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

ID:42496272

大小:255.2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6

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冃耍求的一项。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传统节口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了解H己的传统节口是公民素养的表现。对照下面节庆图片与节日名称,二者不一致的是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ABCD2.“莎丄•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

2、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种强人的精神力最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3.“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古城徽州改名“黄山市”近三十年,恢复原名的呼声一直不断,冇人坚持“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也冇人说“新地名也川习惯了,再改冋去劳民伤财,没必要”。这场“复名”之争①考虑到时间短的地名不具有文化意义,应恢复【口名②既要关心文化价值乂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木③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④应让地名设置为经济发展让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

3、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捉供粹神食粮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为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屮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座“和平尊”。“和平尊”以景泰蓝工艺制成。尊体以中国传统吉祥纹饰,辅以丝绸之路等元索,这一工艺源于古代西域文化,在中国得到发展完善。这体现了A.不同文化在

4、相互交融中逐渐趋同B.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C.屮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D.不同文化可以交流互鉴、兼容并蓄3.某班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到颐和园开展“中国园林文化”探究活动,面对这座经典的东方园林,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评价:;甲:既有北方山川雄浑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婉约的风韵1;乙:既冇帝王宫殿的宏大气魄,又冇民居小院的精巧别致;1丙:既有皇家园林的传统,乂汲取了江南私家园林艺术1:T:既有古代建筑的痕迹,又有现代建筑的风格[从文化包容性的视角看,上述评价与颐和园的特点相符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丁C.甲内丁D.乙内丁4.翻开

5、中国历史画卷,我们发现千百年来,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背后都印刻着儒家倡导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犬卜-。”这表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③愉悦精神④积极向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①教育具冇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②教冇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教育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

6、、设计理念上冇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屮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牛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吋,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

7、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來越重要3.在中国人的楮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传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以下名言诗句中能体现这种家国情怀的是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扌廿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Z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Z中,使建筑成为屮华文化

8、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白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人粕深①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③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