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渝北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

加快推进渝北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

ID:42513133

大小:5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6

加快推进渝北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_第1页
加快推进渝北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_第2页
加快推进渝北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_第3页
加快推进渝北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_第4页
加快推进渝北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快推进渝北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加快推进渝北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对于渝北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考【摘要】本文以从渝北区新型城镇化的现状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渝北区城镇化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渝北区新型城镇化的成果作了一定的研究。城镇化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依托、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城镇化直接关系到“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的协同实施,关系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顺利推进,关系到“314”总体部署的全面完成。在参考了张德江委员长、黄奇帆市长在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后,对渝北

2、区今后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处在城镇化水平超过70%的新阶段,一方面,我区城镇化有较大空间,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潜力所在,更是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持久动力;另一方面,也不能再走简单扩展的路子,必须考虑人口城镇化这个本质特征,考虑城镇功能的综合效用,考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目前我区城镇化总体水平虽然高,但是区域差异很大,从中心城区到各城镇集聚辐射功能不强,之间的承接和传动还不协调,城镇规建管水平亟待提高。本文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与渝北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结合紧密,具有一定

3、的实用意义。【正文】一、我区城镇化现状和特点渝北区作为重庆主城北扩的战略重点、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主战场、重庆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紧紧抓住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两江新区开发的带动作用,坚持速度与质量、建城与兴业、建设与管理并举,高品质推进城镇化建设。2011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38.6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73%,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宜居宜业水平不断提高,城区形象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区、国

4、家园林城区等荣誉。重庆建立直辖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区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空港新城片区的开发力度加大,旧城改造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扩大了城市规模,增强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乡镇建设力度加大,面貌焕然一新。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特别是空港-寸滩保税港区的建立,城镇化建设赶上了一个难得的机遇。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形成了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中心,优化了资源配置,营造了二、三产业良好发展环境,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目前,我区城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展速度快。直辖之初,

5、城区面积小,大部分地区是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厂小城市,大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明显。而城市的发展也集中在老城区,附寄老县委县政府和机场而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资源的利用率低,转化成本高。而现在,渝北已是重庆新兴的主城区、未来重要增长极、国际贸易大通道以及全力打造中的“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目前,正紧锣密鼓地推进高品质城镇化建设。(1)建成规模大。近年来,全区着眼打造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坚持老城提升与新城拓展并重,推进多组团开发建设,大力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区形象,促进城市化与经济社会的协

6、调发展,逐步形成以空港新城为核心,东部龙石片区现代制造业、西部悦来国际会展、南部龙溪片区高端商务商贸、北部木古片区生态居住融合发展的“一核四片”空间布局,将打造城区面积2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50万的现代化宜居城区。(2)管理水平高。渝北坚持建管并重的城市发展模式,创新城市管理,深化文明建设,打造规范有序的城市环境。按照A类城市一等标准,推动城市面貌不断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创新“辖区管理、分级负责、建管分离”的管理体制,推行鋼+8”城市综合执法模式,运行机制更加顺畅。加强精细化管理,建成数字化

7、管理平台。注重市容环境整治,户外广告.店招店牌整治率10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o着力治理城区交通拥堵,打通城区断头路30余条,建成城市立交9座,交通秩序进一步改观。近年来,市容环境考核、市民满意度名列主城前茅。二、我区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城镇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大目前渝北区的城镇化率为73%,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然而全区城镇化水平南北差异也大,南部靠近主城核心区的两路、龙溪、人和等地区城镇化水平已超过80%,而北部大部分地区城镇化率却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

8、(2)乡镇规模小,吸纳能力弱我区现有建制镇“个从人口来看,农业人口有44.53万,占户籍人口的42.76%,平均每个建制镇所辖人口只有4万人左右,根据国外经验,一个城镇只有在具有5万人口以上后,才能充分发挥其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小城镇规投资成本偏高、使用效率低下。城镇规模过小不利于第三产业发展,就业门路十分狭窄,其对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大,集贸性城镇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以为周围农村提供商品交换、物资集散等为职能,二、三产业相对欠发达,致使城镇缺乏支撑产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