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十讲》内容摘要

《生活十讲》内容摘要

ID:42521719

大小:25.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6

《生活十讲》内容摘要_第1页
《生活十讲》内容摘要_第2页
《生活十讲》内容摘要_第3页
《生活十讲》内容摘要_第4页
《生活十讲》内容摘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十讲》内容摘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活十讲》蒋勋1、新价值2、新官学3、新伦理4、新信仰5、谈物化6、创造力7、文学力8、爱与情9、情与欲10、新食代陆原文精华摘录1 对于人性的真实与自我,他们始终没有机会碰触,因为考试不会考。这只是提醒我们,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因为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我想,一个好的人文教育,还是要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吧。冰激凌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激凌,几十年来门前总是大牌长龙。但他永远不会像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

2、: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激凌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这种快乐时我一直希望学到的。2为什么美感都要走向悲壮的刑场?有没有可能让美感走向花朵?走向一篇茂盛的森林?一个号的文化范本,一定要有正面跟反面的思考,才是启蒙。就像那位学生问得:“可不可以不死?”当“可以死”“可以不死”是成立的时候,思考才会有平衡。譬如后来编入过问课外教材的《与妻诀别书》,作者林觉民说,要助天下人爱妻所爱,所以他愿意死,死变成他生命中一个崇高的情操跟浪漫。可是如果没有经过思维型的死亡,当“悲壮性”变成一种假设时,就会产生荒谬。我想,

3、革命者是寂寞的,必须孤单地在自己的时代里去对抗巨大的官学,而这个官学又是拥有多么大的力量,让它可以转变成各种形式,加强本身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是危险的,当一种文化已经长久稳定到一种程度,就很容易变成统治者愚弄人人民的手段,我宁可他是不问地改的状态,因为不稳定才有调整的可能。柏拉图吧行脚氛围两种,一种是升值的性交,一种是精神的性交,动物的性交才是需要分别雌雄,而精神性的性交只需要一个精神上一脸的对象,可是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3我想,这正好的,有文化的规范,是内省的,不是向外指责。一味向外指责时,他就没有能力去解读更多的东西,他

4、就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或是媒体煽动。陆崇拜本身是一种高贵的情操,我不希望针对某一个个人,但我希望心理能包邮崇拜之感或者是仰望之感。我的意思是说,“难”绝对是生命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情。我们原有的东西是有一个道德共识,逾越了了共识就叫做自私,可是今天转换成现代公民的是时候,不应该存在自私的问题,因为法律跟道德原来就把每个人的权利,义务都界分好了。4 淡淡成为一种知识没有意义,反而会成为沉重的报复,甚至是一种“知障”,因为有知识就会卖弄,会被知识前半,反而一个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生活在土地当中,很自然地就会有信仰,会

5、认为“我知道的,我就要去做。”但是,因为他无助,所以急切,因为急切,所以乱抓,而使得原本他用于偶的某些健康的信仰,扭曲到另一个方向去。如何在生活中找回信仰,并把信仰导回心灵的本质,是现代社会当务之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遭遇灾难,所以要留很多的余地,在现实生活中越不留余地的人,在脆弱时越可能乱抓。老子最崇拜的信仰是婴孩,他觉得婴孩是最圆满的状态,因为无所求,无所缺,一旦开始有困惑,有不足时,就会追求,就会要“返璞归真”,表示你开始作家了,你开始有很多尴尬,不舒服的情结,所以要努力回到璞跟真。一个国家的美术馆很好,表演艺术很发

6、达,但国民的生活非常粗糙跟野蛮,我想这是不太可能的,两者应该是一致的。美学可以是一种信仰,政治可以是一种信仰,道德也可以是一种信仰。任何你在生命力的某一个阶段,所相信的事物都可以是信仰。信仰的对象可以改换,没有那么绝对。、信仰就是你相信什么,这个相信当然跟辩证有关,因为相信,所以会思考,会反省。可是信仰跟怀疑也有一个互助的关系,信仰教育简单说就是思变能力的培养。每一个事件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如果我们的媒体能有更深的思考,有更大的悲悯,比较哀矜勿喜地去看事情,而不是嘲讽或者尖锐地批判,社会大众所得到的领悟跟检讨也会比较深。

7、所有的宗教最后都是教我们从自己身上找到力量,可是在一个精神空虚的时代,又突然遭逢变故,比如说亲人生病,或者车祸丧生,难免会困惑,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就会想要祈愿些什么东西,信仰些什么,任何一个接近他的信仰,不管好的坏的,他都会相信,这是一种情绪性的反应。陆5在很多哲学家的严重,最重要的一个检查能力是:人不可以物化,一丝是说,物质要发展没有错,可是人还是要做主人,不可以为物所役。你买车了,买房子都没有错,可是不要到最后变成车奴,房奴,变成你在养它,而不是它在让你幸福。物质与人文史两个极端,我不想从两全其美的角度去

8、思考,我认为人精神上的快乐与物质上的快乐,需要平衡,没有绝对精神上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物质上的快乐,走向极端的任何一边,都可能导引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知识分子就要非常小心地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和客观性。如果这时候你不能抽离那个帮助他的角色,就很危险了。6没什么7我曾经想写一篇小说,关于一个人遗失了包包,被另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