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接工艺规程

胀接工艺规程

ID:42534232

大小:61.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7

胀接工艺规程_第1页
胀接工艺规程_第2页
胀接工艺规程_第3页
胀接工艺规程_第4页
胀接工艺规程_第5页
胀接工艺规程_第6页
胀接工艺规程_第7页
胀接工艺规程_第8页
胀接工艺规程_第9页
胀接工艺规程_第10页
资源描述:

《胀接工艺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胀接工艺胀接工艺1胀接前的准备工作1.1受热面管子安装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1.1管子表面不应有重皮、裂纹、压扁和严重锈蚀等缺陷。当管子表面有刻痕、麻点等其他缺陷时,其深度不应超过管子公称壁厚的10%。1.1.3对流管束应作外形检查及矫正,校管平台应平整牢固,放样尺寸误差不应大于1mm,矫正后的管子与放样实线应吻合,局部间隙不应大于2mm,并应进行试装检查。1.1.4受热面管排列应整齐,局部管段与设计安装位置偏差不宜大于5mm。1.1.5胀接管口的端面倾斜度不应大于管子公称外径的1.5%,且不大于1mm。1.1.6受热面管子应作通球检查,通球后的管子应有可靠的封闭措施,

2、通球直径应符合表4-1的规定。表4-1通球直径(mm)弯管半径<2.5Dw≥2.5Dw,且<3.5Dw≥3.5Dw通球直径0.70Dn0.80Dn0.85Dn注:1、Dw—管子公称外径;Dn—管子公称内径;2、试验用球一般采用不易产生塑性变形的材料制造。试验用球一般应用钢材或木材制成,不宜用铝等易产生塑性变形材料,通球所用的球要逐个编号,严格管理,防止球遗忘于管内,对完成通球检查的管子临时封堵。做好通球记录。1.2管子的硬度测定,每根管子的两端均应测试硬度,常用的硬度测定方法有布氏硬度(HB)和洛氏硬度(HRC)等。1.3管子端头退火1.3.1胀接管子的锅筒(锅壳)和管板的厚

3、度应不小于12mm。胀接管孔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9mm。外径大于102mm的管子不宜采用胀接。1.3.2胀接管子材料宜选用低于管板硬度的材料。若管端硬度大于管板硬度时,应进行退火处理。管端退火不得用煤炭作燃料直接加热,管端退火长度不应小于100mm。1.3.3管子胀端退火时,受热应均匀,退火温度应控制在600~650℃之间,并应保持10~15min,退火时间应为100~150min,退火后的管端应有缓慢冷却的保温措施。1.4胀接管孔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4.1胀管管孔的表面粗糙度Ra不应大于12.5μm,且不应有凹痕,边缘毛刺和纵向裂痕,少量管孔的环向或螺旋形刻痕深度不应大于

4、0.5mm,宽度不应大于1mm,刻痕至管孔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4mm。1.4.2胀管管孔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2表4-2胀接管孔的直径与允许偏差(mm)管子公称外径32384251576063.570768389162管孔直径32.338.342.351.557.560.56470.576.583.689.6162.7管孔直径+0.34~0+0.40~0+0.34~0允许圆度0.140.150.19偏差圆柱度0.140.150.19注:管径Ф51的管孔,可按Ф51.5+0.4加工1.5胀管器、胀管机选择1.5.1胀管动力有手动、电动、风动、液压传动等多种,大中型锅炉胀接多采用电

5、动胀管机。1.5.2胀管器的规格选择胀管器盖板上应有产品规格钢印,并附有说明书和质量证明等技术文件,其说明书应明确该胀管器可胀接管子的规格。使用前还应根据对锅筒和管子的检测结果,对胀管器的可适用性进行检查。方法是:1.5.2.1将胀杆向里推进,使胀珠尽量向外,形成的切圆的直径应大于管子的终胀内径;1.5.2.2胀珠的长度应与钢筒的壁厚相适应,翻边终胀的胀管器直胀珠的长度,应是锅筒壁厚加管端伸入锅筒两倍的长度。例如胀接Ф32~Ф63.5管子与壁厚50mm的锅筒胀接,选胀管器胀珠直段的长度应是50+18±2=68±2mm。1.5.3拆解胀管器进行检查1.5.3.1胀杆胀珠不直度应

6、小于0.1mm;1.5.3.2胀杆的锥度应为1/20~1/25,胀珠的锥度应是1/40~1/50(即胀杆与胀珠锥度比2:1);1.5.3.3胀杆和胀珠的表面必须光洁、无沟纹斑痕、起皮等缺陷,其工作表面粗糙度Ra≤12.5μm;1.5.3.4胀珠的工作表面硬度应不低于HRC52,胀杆的工作表面硬度应比胀珠工作表面硬度高HRC6~10;1.5.3.5同一胀管器各巢孔的倾斜应一致,斜度应为a=1.5°~2.5°向左斜,错列式翻边胀珠巢不需斜度,巢孔锥度与胀珠锥度相匹配,胀壳上的胀珠巢与胀珠间隙,新的胀管器为0.2~0.3mm,旧的不大于0.7mm。1.5.4对胀管器组装体进行检查1

7、.5.4.1将胀杆全推入胀管器内进行检查:翻边胀管器,胀珠应转动灵活,胀珠不从珠巢中脱落;串列式翻边胀管器,翻边珠与直胀珠轴向总间隙应小于1mm。1.5.4.2自进式胀管器胀杆顺时转动胀杆,胀杆向里推进,同时胀珠能自动均匀平稳扩胀,逆时针转动胀杆时胀杆能轻松退出。1.5.4.3用直尺测量胀杆推进或迟出量,用油标卡尺测量各胀珠外扩或内缩直径是否均匀,是否与胀杆伸缩量成固定的正比例。2试胀及胀接工艺规程的制订2.1胀接前应进行试胀工作,以检查胀管的质量和管材的胀接性能。在试胀工作中,要对试样进行比较性检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