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各殿名称及由来

故宫各殿名称及由来

ID:42534583

大小:360.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7

故宫各殿名称及由来_第1页
故宫各殿名称及由来_第2页
故宫各殿名称及由来_第3页
故宫各殿名称及由来_第4页
资源描述:

《故宫各殿名称及由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东六宫在故宫中轴线东侧,分别为:景仁宫、钟粹宫、承乾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西六宫分别为: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东西十二宫多为妃嫔住所,也有太后级别的住过西六宫。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保和殿是宴客和殿试的地方(乾隆五十四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文华殿前有文华门,后有主敬殿,东西向有配殿。东侧还有跨院称传心殿。是“经筵”前祭祀孔子的地方。文渊阁是清宫藏书楼。武英殿与位于外朝之东的文华殿相对应,即一文一武。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清初

2、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此后敬思殿作为存储版片之处。乾清宫是后三宫之首,它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养心殿,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

3、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坤宁宫,皇后举行祭祀的地方;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南三所,也称“阿哥所”或“所儿”,清代的皇子们,只有在幼年时候可以居住在东西六宫享受父母之爱,十岁迁出后宫,暂居毓庆宫或更为偏远的“南三所”,受封亲王后便彻底迁出紫禁城,到父皇赏赐的王府居住。毓庆宫是康熙年间特为皇太子允礽所建,后作为皇子居所。乾隆皇帝12岁到17岁间一直居于此宫。嘉庆皇帝5岁时曾与兄弟子侄等人居于此宫,后迁往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退位后又迁回

4、毓庆宫。同治、光绪两朝,此宫均作为皇帝读书处,光绪皇帝曾在此居住。 弘义阁与体仁阁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左右对称,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慈宁宫和寿康宫是太后老佛爷住的地方。慈宁宫主要是为太后举行重大典礼的殿堂,凡遇皇太后圣寿节、上徽号、进册宝、公主下嫁,均在此处举行庆贺仪式。特别是太后寿辰时,皇帝亲自率众行礼,并与近支皇戚一同彩衣起舞,礼节十分隆重。皇极殿,初名宁寿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为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

5、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寿安宫,初名咸熙宫,嘉靖四年(1525年)改称咸安宫。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间在此兴办咸安宫官学,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宫官学移出。同年,乾隆皇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诞,将此宫修葺一新后改称寿安宫。寿安宫是皇太后及太妃、嫔等人的居所,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皇太后七十圣寿庆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层大戏台。嘉庆四年(1799年)将戏台拆除,扮戏楼改建为春禧殿后卷殿。北五所:早期也为皇子住处,后期为如意馆、敬事房等机构钦安殿内供奉道教中的北方神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是道教场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