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专题检测十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专题检测十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ID:42537255

大小:233.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7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专题检测十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专题检测十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专题检测十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专题检测十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_第4页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专题检测十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专题检测十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检测(十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M地区(如图)生产的大白萝卜,味甜多汁,被誉为“水果萝卜”,这种萝卜生长的温度为5〜25°C,收获的新鲜萝卜主要在本地和附近地区销售。近年来,当地萝卜丰产但不丰收,农民收益增长缓慢,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城市—■省界右ox等高线/m材料二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C,最适温度28〜32°C。为提高收益,地区计划推广需水量更大、成熟期更长的高产水稻。(1)分析图示M地区大白萝卜质量好的原因。(2)近年来,当地萝卜丰产但不丰收,农民收益增长缓慢,请分析原

2、因,并提出合理建(3)你是否赞成当地改种高产水稻?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结合该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可知,该地虽然地处亚热带地区,但由于地势较髙,气温较低,萝卜生长时间长,口感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和水分的积累。第(2)题,当地以萝卜种植为主,且以新鲜萝卜销售为主,附近市场有限,限制当地农民收益的增加,故可通过改善种植结构、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以及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來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自圆其说即可。答案:⑴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较高,冬暖夏凉,萝I、生长吋I'可较长,口感好;降水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分和糖分积累,因而萝卜味

3、甜多汁。(2)原因:种植结构单一;以销售新鲜萝卜为主,加工程度低;市场范围狭小。建议:改善种植结构,增加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种植比例;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展销售渠道,扩大销售市场;树立品牌意识等。(3)赞成。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增加粮食供应,保证粮食安全;产量更稳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益等。(或不赞成。该地地势较高,适合水稻生长的时I'可较短,热量不足,不适合水稻种植;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劳动力不足等。)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位于四川西南部的西吕市有着四川人的“后花园”、西南“日光之城”的美誉。西昌所在的安宁河谷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南部,谷内盛产

4、从温带到热带的丰富水果,果品种类繁多,有“中国水果缩影”的美誉。材料二西昌市位置示意图。材料三西吕城东南就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一一邛海。邛海湿地公园目前是全国最大城市湿地。湖内有40多种鱼类,每到秋末冬初,便会有成群的候鸟来此过冬,在邛海边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一一“人鸟相戏”。(1)简析安宁河谷有“中国水果缩影”美誉的自然原因。(2)说明西昌市成为四川人“后花园”的区位条件。(3)分析邛海成为候鸟栖息地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安F河谷有“中国水果缩影”美誉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四方面入手分析。结合材料,要理解“中国水果缩影”的含义,要突出水果的多样性原因的分析

5、,其中地形是重要的切入点。第(2)题,西昌市成为四川人“后花园”,这个“花园”说明环境优美,重点分析西昌的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地形、生态等;“后”则重在分析交通便利,联系方便。第(3)题,邛海成为候鸟栖息地的主要原因,首先候鸟栖息的时间是秋冬季节,然后再分析这个时候邛海具有的优势,结合材料很容易得出。答案:(1)地处亚热带,盛产亚热带水果;地形阻挡北方冷空气,冬季受寒潮影响小;位于安宇河谷,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作用显著,年积温较高盛产热带水果;由于山地的垂直分异显著,山上盛产温带水果。故果品种类繁多,有“中国水果缩影”的美誉。(2)与西吕相比,四川盆地多阴雨潮湿天气,

6、西吕海拔较高,光照充足;受邛海湿地的调节,西昌气温温和;湿地公园环境优美;有雅西高速相连交通便捷。(3)纬度较低,气候温和,适于候鸟越冬;湿地面积大,秋冬季节枯水期多浅滩,候鸟栖息地广;鱼虾、水草多,食物充足;人类环保意识强,人与鸟类和谐相处。1.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煤化工和特高压输电带动鄂尔多斯煤炭产业转型。读鄂尔多斯地区图,回答问题。108°110°112°40°(1)分析鄂尔多斯地区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2)试提出实现鄂尔多斯地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3)分析鄂尔多斯煤炭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解析:第(1)题,煤炭的开采会

7、造成植被破坏,形成地下釆空区,且矿石的堆放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进而引发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环境污染等问题。第(2)题,措施应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等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打造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分析。答案:(1)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地面塌陷,加重环境污染。(2)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将煤肝石等资源化,进行回收利用,变废为宝。(3)发展清洁能源和现代煤化工产业;打造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控制煤炭产能,发展非资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