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建筑特点——木构架

汉代建筑特点——木构架

ID:42554604

大小:420.5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7

汉代建筑特点——木构架_第1页
汉代建筑特点——木构架_第2页
汉代建筑特点——木构架_第3页
汉代建筑特点——木构架_第4页
汉代建筑特点——木构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代建筑特点——木构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汉代建筑木构架初探包欢辉1.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072摘要/汉代后世所常见的抬梁式、穿斗式、穿斗式以及井干式木构架已经出现,在我国的多处考古发现,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以及明器陶楼中都有着重要体现。本文结合古今文献以考古发现做以参考,对我国汉代建筑木构架做以介绍和研究。关键词/汉代建筑考古木构架一、正文1.汉代建筑总体概况在汉代的历史发展中,西汉初期国家刚刚统一,建筑形式与技术多沿袭秦代,大型建筑为了体现宏伟、高耸,只能依靠夯土高台来增加建筑高度。此种做法起源很早,《国语·楚语》中记载:“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

2、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反映了台的最初功能,其后又在上面建造简单的木结构房屋,名为榭。榭逐渐演变成建于水边或花畔的开敞小楼,供人们游憩。“秦代高台建筑宏伟、庞大,为了连接建在高台上的各个单独宫殿,出现了阁,当时的阁就是阁道,是将高台上的宫室殿屋连接起来的高架道路”1,由梁和柱组成。后世的阁便是在这种阁道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的。西汉鼎盛之时,建筑技术也随着经济发展向前推进了,人们渴望登高的愿望终于使得民间建筑中出现了独立的楼阁。依靠自身结构搭建起来的楼阁建筑是汉代木构架进步的最突出贡献,楼阁建筑的发展首先是

3、受“仙人好楼居”思想的影响;其次是由于汉代社会稳定,生产进步,人口剧增,而城市规模却不能无限制的扩大,为了安置迅速增长的人口,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节省建筑的占地面积,楼阁建筑出现是必然趋势;最后一点木构架建筑结构已不能满足于高台的局限,对新技术的渴望和不断探索,使得汉代独立的楼阁建筑变成现实。此后,汉代的建筑技术突飞猛进,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第图1.1汉明堂辟雍复原图一个高峰期,不仅形成了后世一直承传的传统木构架体系,砖石建筑也兴盛起来。现今遗留下来的汉代建筑均为砖石材质,可见砖石技术在汉代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组合式

4、建筑-明堂辟雍(图1.16),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不仅如此,建筑屋顶形式已有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和攒尖等,还出现了重檐屋顶的雏形。庑殿正脊短,屋面、屋脊和檐口平直,屋顶正脊中央常饰有凤鸟。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中常用的抬梁、穿斗、井干三种基本构架形式此时已经成型。斗栱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汉代斗栱正式使用到檐部和平座之下,功能明确,样式很多,还没有确定的模

5、数和形式,但为后世成熟的斗栱奠定了基础。1.木构架的发展历史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用木头建造房屋,在淅江余姚河姆渡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建筑构件,当时人们已经会使用榫卯技术。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陈明达先生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北宋)》一书中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汉代横跨其中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战国到西汉末,这个阶段只有一些建筑遗址及间接资料。奴隶社会末期就已出现的高台建筑,到战国时期大量兴建起来。高台建筑一

6、般都是规模宏大的,用夯土和木构架相结合的,聚合许多单体建筑在一个台上的建筑形式。直到西汉时虽然已经开始出现了多层建筑,但许多重要的大规模建筑物仍然继续采用高台建筑的形式。由此可见战国到西汉,建筑技术的发展是迟缓的。虽然已有一些新发展的萌芽,但并没有突破高台建筑的范畴。第二个阶段:从东汉初到南北朝末,这一时期只有东汉二百余年是一个全国统一的时期,经济、文化有稳定持续的发展。手工业工人已经完全推翻了工商奴隶主的统治,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建筑技术取得显著发展。高台建筑已被淘汰,多层建筑迅速发展,说明木结构技术的突飞猛进。出土的建筑明器

7、中有的高达四、五层。”在汉代,建筑木构架已基本成熟,斗栱也正式使用在需要出挑的部位,屋顶形式也丰富起来,是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代。更为突出的贡献是多层楼阁建筑已经可以依靠自身结构的搭接,不再需要结构本身以外的支撑物,这个结构上的进步使得后世的建筑可以向更高的形式发展。2.木构架的分类汉代年代久远,汉代的建筑遗存至今天的木构件的建筑几乎没有,但根据当时的画像砖、画像石、明器陶屋等间接资料来看,四种木结构形式已经形成:抬梁式、穿斗式、干阑式、井干式。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在考古中多有发现。3.1抬梁式出土的明

8、器陶楼中大部分是抬粱式结构,顾名思义,抬梁式就是在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的结构形式。具体的是在房屋进深方向相邻两柱顶架一根贯通的横梁,梁上垫短柱或木块,上面再加一根稍短的横梁,这样层层叠加,最上层梁6中间立短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2。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