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笔画解读3

魏碑笔画解读3

ID:42563446

大小:3.91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9-17

魏碑笔画解读3_第1页
魏碑笔画解读3_第2页
魏碑笔画解读3_第3页
魏碑笔画解读3_第4页
魏碑笔画解读3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碑笔画解读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魏碑笔画解读魏体书法浅谈魏体,指北朝元魏时的书体,见于当时的石刻、摩崖、造像等。时楷书初兴,脱出隶法,故体貌百变,而以方正凝重为主,世称“北碑体”,或以元魏三朝中北魏水平最高,又为之曰“魏体”。故康有为《广艺舟双辑,备魏第十》曰:“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代表作品有《石门铭》、《灵高碑》、《鞠彦云墓志》、《晖福寺碑》、《吊比干墓文》、《孙秋生造像》、《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解伯达造像》、、《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等,其笔气浑厚,总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

2、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彩”。从书法史上看,“魏体”是楷书的发展时期,上承王、钟,下启隋、唐,但与南方书法比较,发展较慢,清·阮元《擘经室集,南北书派论》曰:“北碑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磅”。经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鼓吹,学习“魏体”之风大炽,形成“碑学”。本帖子只涉及《始平公》、《张猛龙》、《郑文公碑》,其他就不再展开。以已故近代书家邓散木、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李松的经典范例结合叟的学习体会与书道朋友们共同探讨。由于老朽学识浮浅,不当之处望同道们多多指教!一、用笔:用笔指行笔的起、落及提、按、顿、挫和藏锋、露

3、锋、中锋等等。魏体的落笔、收笔一般都明显利落。“龙门”中的大部分作品,笔势雄奇,属“方笔”一类。一经用刀刊刻,一笔一画,锋芒显露,呈现棱角。加之结字布满四方,字势更显得方整厚重。这一类以《始平公》、《魏灵藏》、《杨大眼》、《孙秋生》等碑为代表,而《始平公》则首推第一。(一)点现以已故近代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1984年编写的《怎样临帖》一书选取《始平公造像》里摘取几个字来说明“方笔”的特征和写法。(邓散木先生的“方笔”写法技巧运用了“切、翻,其值得注意的还采用了“回”,这点与孙伯翔先生的运笔技巧很是相似,极易上手)李

4、松先生在《张猛龙笔法分析》中说: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李松先生把“魏体”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b、其它的笔画都是点的延伸和演变(或是都与点

5、有密切的关系)。魏碑的“点”,它最典型的形象就是“三角形”。这一笔的书写如果以唐楷常规的“顿藏”笔法技巧,那么它的运笔路线是这样的情况:把这种运笔方法进行动作分解,它需要五个动作来完成。试想,仅仅一个点就要用五个动作,写别的呢?写一个特别繁复的字呢?这样的思路和方法肯定是大有问题的。往往我们看到的不少的人就是这样的写法,甚至,一些教科书都是这样的讲授。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毕竟写出了“方笔”。可是,这样的方法实在太繁琐,太累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法写出的笔画死板呆钝,了无生气。实际上,这样

6、的手法其实不是写,而是填描,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绝不是上好的科学的方法。因此,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切翻之法”。A、正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右上顺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顺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正切点”。请看详细的解析:再看实际的书写:B、反切点入笔露锋,向右下侧锋直切,立刻向左下逆时针翻锋,然后出锋。我们将这种逆时针翻锋的点称之为“反切点”。请看详细的解析20071128_089a24807d92e9cb1235NB2wpH93TXv

7、l.jpg(51.37KB)2009-9-1913:01不管各种各样的点如何变化,翻锋只有这顺时、逆时的两种,而切锋的角度则要看点的走向。由于点的走向是非常多样的,几乎360度中都有,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度点的切翻锋训练。可以按下面这样的图示来进行练习:以点来进行切翻笔法技巧的强化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多角度切翻的练习会使这种技巧得到充分的训练。“一旦各种角度的点都能写得出来写得准确,可以说,就解决了魏楷方笔笔法技巧的一大半了,也可以说才算真正入了魏楷之门了。”在《孙伯翔谈艺录》中说:写方笔魏碑,除小楷和核桃字外

8、,一般不要用过小的毛笔,长锋中楷或大楷最好用,书写前,要把毛笔全部泡开,站立书写,悬腕悬肘。起笔:悬笔侧锋,外露棱角。行笔:落笔成棱角,随即捻管外旋,主毫由侧转正,主毫居中,万毫齐发,主毫,副毫各司其事。收笔:笔尽势收,提笔向右下,稳健回锋,勿耸肩。起、行、止笔力中实,勿求其妍。方笔主按,按中有提,掌握好提按的辩证关系始能达到笔健而有力度。在当代魏碑大家孙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