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解读

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解读

ID:42580323

大小:71.5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18

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解读_第1页
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解读_第2页
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解读_第3页
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解读_第4页
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解读摘要《雨巷》是戴望舒的一首经典抒情诗,它在形式上践行了闻一多新格律诗的“三美”观点,体现出结构美、音乐美、词藻美的和谐统一。同时,这首诗主题又是多元的,爱情与理想交织,现实和梦幻交替。本文将从形式和主题上,解读《雨巷》。【关键词】《雨巷》;“三美”;主题;Cloveandemptyintherain—AnalysistherainlaneAbstract“RainLane”isoneofDaiWangshu'sclassiclyricpoetry,ithasfulfilledtheWenYiduoNewMetricalPoetryofthe“ThreeBeaut

2、ies”pointofview,reflectingthestructuralbeauty,harmonyandthewordsbeautifulmusic.Atthesametime,thisthemeofthepoemisapluralityofloveidealmixed,alternatingrealityanddream.Iwillbefromthethemeandtheformtointerpretthisarticle.[Keywords]“RainLane”,“ThreeBeauties”,theme目录引言1一、绘画美1(一)象征1(二)意境2二、音乐美5(一)诗行停顿5(

3、二)句式复沓6(三)词的重叠6(四)韵脚反复6(五)节奏回环婉转6三、建筑美7(一)首尾对称美9(二)中间参差美9四、主题9(一)爱情主题9(二)政治主题10(三)哲理主题10参考文献1212引言“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而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1]闻一多的这一新诗格律理论后来被简要概括为“三美”,戴望舒的《雨巷》就是践行这一“三美论”的代表诗作。一、绘画美绘画美是指诗歌作品的意境和语言给人美的愉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外文论有诗画相通之说。”[2]诗歌是运用文法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门类,它所借助的语言相当于线条和色彩,在人们面

4、前精心绘制出由各种意象组合而成的意境画面。下面将从象征和意境两个方面着手,看《雨巷》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美的画面。(一)象征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意和诗美的载体。“语言不是直接构成审美意象的物质实体,而是引起想象的符号。”[3]诗歌运用抒情,议论,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段,和人的直觉感觉相联系,描绘现实,表达思想感情。《雨巷》通过对古典诗词意象“丁香”的借用和象征派手法的表达,巧妙地展示出诗中反应的意象氛围:作者撑着一把油纸伞,哀怨彷徨,冷漠惆怅,凄婉迷茫,在淅淅沥沥的细雨中,默默独行,走过悠长寂寥的雨巷、走过颓圮伤感的篱墙,情景交融,物镜心境合一,它就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清冷稀疏的图像后面隐藏着

5、淡淡的忧伤与惆怅。《雨巷》中,作者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丁香美人。古代诗词中常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李商隐的《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的《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他们都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古典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丁香美人,一个美好理想的化身,她是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强烈渴望。她是那么的飘渺不可触及,若隐若现,结着愁怨,带着惆怅和寂寥。撑着一只油纸伞,诗人想象她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走过。12象征派的形式与古典派的内容嫁接融汇

6、,形成了婉约朦胧的艺术风范。《雨巷》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4],诗中那孤独徘徊的“我”、梦般飘渺的“姑娘”、寂寥悠长的“雨巷”,都带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第一,寂寥悠长的“雨巷”。此诗写于1927年夏,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蒋介石制造的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国,革命斗争转入低谷。原先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渴求着心的希望,在阴霾里盼望着飘起绚丽的彩虹。诗中的“雨巷”的泥泞阴暗,潮湿狭窄,悠长寂寥,或是沉闷窒息的黑暗现实的写照,或是理想失落的苦痛之深,或是遥望光明的渺茫之路;从这雨巷,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氛围,风雨如磐的社

7、会面影。第二,孤独徘徊的“我”。诗中“我”的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是那个时代典型的青年代表。诗人把自己化身为雨巷中的主人公,在烟雨濛濛的小巷中,怀揣着一个美好又执着的愿望:“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然而,她终是默默地、朦胧地、像梦一般地从诗人的身旁飘过,走进了寂寥的雨巷,留给诗人的是飘然而逝、可望而不可即的希望。意境的朦胧充满了象征,象征又增添了无穷的想象。第三,丁香姑娘。静美又带苦涩的像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