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民与非教民交往关系探索文献回顾

教民与非教民交往关系探索文献回顾

ID:42594248

大小:51.6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8

教民与非教民交往关系探索文献回顾_第1页
教民与非教民交往关系探索文献回顾_第2页
教民与非教民交往关系探索文献回顾_第3页
教民与非教民交往关系探索文献回顾_第4页
教民与非教民交往关系探索文献回顾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民与非教民交往关系探索文献回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民与非教民交往关系探索以福州市闽侯县Z村为例关键词:天主教;教民与非教民;礼仪之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屮国社会剧烈变迁。在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的今天,天主教、基督教教徒教民数量快速增长。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处理好宗教关系具有重耍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天主教传播与教徒信教、天主教与儒教礼仪之争、天主教本土化进程、功能主义分析四个角度探讨教民与非教民交往。一.中国天主教传教方式与教徒信教原因研究托克维尔认为,人只有了信仰才不会被人压迫,想要拥有自由,就必须有宗教信仰。1戴康生、彭耀提出成为信教者有口然的、社会的、文化的

2、与个人的诸方面因素。从自然方面,表现为限于生产力与认识能力的低下,对自然力量的压迫的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的力量,并产生对自然现象的崇拜行为。从社会方面,社会生产力总水平的低下,物质经济上的贫困,科学文化不发达,是人们产生宗教信仰的重要社会根源,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存在、社会变迁或社会转型、社会矛盾未妥善解决导致部分人从宗教屮去获得精神慰藉。从文化方面,宗教家庭、氛围、宗教活动、宗教道德要求的潜移默化与渲染加深了非教徒对宗教的认同感。从个人方面,宗教为个人感情的宣泄提供了方便的途径,宗教自身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群体,皈依之后能够获得情感的交流和社会需要的满足。2秦晖在指出基督教在屮国的传播对象以底层百姓

3、为初期对象,之后才被中国上流社会接受。天主教切入实际,通过为百姓办实事,开创医院、办孤儿院、赈灾,帮助穷人打官司,感受到信天主教的好,吸引百姓信教。2巴斯蒂(法)也指出在淸末期郭老学徒提出由于弱势,才找依靠,官府靠不住,只好去信教。4高师宁指出民间信仰复苏飞速且发展迅猛,可以说是民间信仰早已融入广大普通民众的下意识之中。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信仰已经渗入人们的生活方式。民间信仰不可能因为一吋的行政命令与行政命令而消失。中国人对宗教的信仰,也具有了某种强烈的功利与实用特征。5董晓露指出天主教逐渐融入乡土社会策略的改变是外在客观环境和内在发展动力的双重作用下的结果,新时期宗教政策的改变是外在客

4、观环境。基层选举中的民村互动是天主教融入乡土社会的开端,融入的扩大是日常生活中的公共参与。6二、天主教与“儒教”礼仪之争分析屮国礼仪之争,指17世纪至18世纪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就屮国传统礼仪是否违背天主教义的争议。狭义而言,这是指康熙与传教士2戴廉生、彭耀:宗教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o嗪晖:走出帝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5,°巴斯蒂:义和团杀害的是什么人【」】,杂文月刊,2009(7)。§高师宁:当代屮国民间信仰对基督教的影响【」】,浙江学刊,2005(2)。°董晓露:融入与发展一个村庄天主教民的政治参与【J】,网络投稿,2015.就儒教崇拜引发的争论,教皇克

5、雷芒十-世当时认为中国儒教的帝皇及祖先崇拜违反天主教义,支持多明我会,打压耶稣会,结果引发清朝廷反制,严厉限制传教士活动。直到1939年,罗马教廷才撤消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的禁令。了孟德斯鸠认识到发生在中国的所谓礼仪之争,同样是由某些传教士不顾当地的风尚与习俗,强制推行欧洲天主教的那套宗教礼仪,进而引起民众和官方的反感和抵制而引起的。8吴莉苇指出礼仪之争是教会各派各参与方的利益冲突构成的,分析礼仪之争屮的权力因素应该涉及两个层次的问题,-个是外在于礼仪问题的权力之争,另…层次则是礼仪本身与权力的关系。9三、天主教的本土化进程探讨托克维尔认为,要是一个宗教,顽固地将自己限定在细处,逼着信徒死守规矩,

6、它就遗失了大部分信徒,只剩下一点狂热到极点的。从明末清初的礼仪之争到托克维尔的观点,不难理解宗教本土化的重要性。张先淸指出清中叶天主教在华本土化有三个基本特征,即传教的底层性、习教的自立性以及仪式的民间性,形成了偏离儒学大传统、与民间小传统相结合的天主教本土化。口孟德斯鸠指出:“所有传入中国的宗教都不被看作新的宗教,而仅仅是对原有宗教的一种补充,孔子既然听凭崇拜鬼神,因而也就为7中国礼仪之争:引自百度百科,2016.8许明龙:孟德斯鸠对“礼仪Z争”的解释【」】,讥界历史,2011(4)。9吴莉苇:文化争议后的权力交锋一一“礼仪Z争"中的宗教修会冲突【J】,世界丿力史,2004(3)托克维尔:论

7、美国的民主【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张先淸:试论艾儒略对福建民间信仰的态度及其影响【J】,世界宗教研究,2002⑴。这些外来起补充作用的宗教敞开了大门”。12戴康生、彭耀将世俗化定义为“世俗化就是非神圣化,意指一个漫长设计两个方面社会变化过程,一是社会的变化,二是宗教本身的变化。”世俗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本土化,故在此引用世俗化的定义。13四、天主教在乡村生活中的功能分析戴康生、彭耀指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