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程实际浅析转换板施工

结合工程实际浅析转换板施工

ID:42612203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8

结合工程实际浅析转换板施工_第1页
结合工程实际浅析转换板施工_第2页
结合工程实际浅析转换板施工_第3页
结合工程实际浅析转换板施工_第4页
结合工程实际浅析转换板施工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合工程实际浅析转换板施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结合工程实际浅析转换板施工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工程实际;并根据:模板及支撑体系、混凝土施工及优化、混凝土养护、保证质量措施等方面对转换板的施工进行论述与体会。关键词:转换板方案优化混凝土养护1工程概况工程平面呈长条形,长约204m,宽约21m,高99m,共34层,建筑面积98000m2o底层为架空层,转换板作为上部结构的传力层通过口身的强度及刚度,将上部剪力墙结构传来的荷载重新分配后通过底层劲性柱传至地下室底板及桩基。转换板厚1.8m,设计混凝土标号C40,转换板口重加上施工荷载达60kN/m2o转换板总方量达5650m3,属高

2、空大体积混凝土。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采用微机实时监测内表温差和“混凝土超临界同条件养护系统”的施工技术。2方案优化及实施2.1模板及支撑体系2.1.1根据计算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转换板下排架采用e48钢管,排架间距500X500,每l・8m设一道水平拉杆以降低长细比,提高排架整体稳定性。为保证扣件有足够摩擦力以抵抗滑动,立杆及顶部双向牵杠均采用三个扣件连接,并用扭力扳手进行测试以保证每个扣件均能满足受力要求。2.1.2考虑到转换层施工时顶板已产生一定的强度,地下室排架根据计算,排架间距可放大至700X700,其它均同

3、上层排架。在转换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将地下室排架拆除。2.1.3排架底部垫设木方,使受力均匀扩散。每隔5m设剪刀撑,以增加整体稳定性。2.1.4转换板底模采用双层18mm厚九夹板,屮间夹一层薄膜。这样不但提高了模板的强度和刚度,防止变形,还起到了转换板底表面保温保湿的效果。搁栅采用100X50木方,间距200,保证了底板面的平整度。2.1.5侧模采用一层18mm厚九夹板,100X50木方间距300做竖向围標,©48钢管做横向围標,©14螺杆间距450X500与转换板上、中、下层钢筋连接,外侧打角撑。侧模在蓄热保温结束

4、后拆除。2.2混凝土施工及优化措施2.2.1根据工程混凝土标号较高的特点,对配合比进行了优化,通过掺入粉煤灰和矿粉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小了混凝土的绝对温升值。2.2.2为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在混凝土上下表面采用了增加抗裂钢筋的做法,具体做法是在转换板的上下两个面层增加了©8@100双向抗裂钢筋网片。2.2.3釆用合理的混凝土浇捣流程。做法是:先浇捣柱混凝土以增加排架的稳定性,使混凝土浇捣时不致由于排架晃动而使转换板产生位移。转换板浇捣混凝土时,采用两台泵车由西向东浇捣,减少了泵车数量,降低了浇捣难度。2.3混凝

5、土养护及抗裂措施2.3.1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养生液”进行混凝土养护,以达到保水效果。2.3.2要求在第一时间覆盖塑料薄膜,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缩裂缝。并根据测温情况增加或减少覆盖物,现场实际最多时覆盖了两层薄膜三层草包,控制了内表温差,避免了温度裂缝的出现。2.3.3在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最大内表温差值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表面覆盖的保温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帮助转换板混凝土散热,有效降低混凝土绝对温升值。2.3.4充分利用混凝土内的自有水分,来满足混凝土最早期的水化反应,在覆盖保温材料前不浇水,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至于下降过

6、快。2.3.5在保温材料覆盖完毕后,要求养护浇水要做到“少”、“匀”、“勤”,以免引起转换板混凝土局部急速降温,危及混凝土的质量。2.3.6采用了“混凝土超临界同条件养护系统”技术,充分利用混凝土强度发展与混凝土养护温度的关系,即温度越高,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越快。对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其自身温度可达50至80度甚至更高,因此它的强度发展速度远快于一般意义上的“同条件养护”,因此用同步温控措施,使养护室温度与人体积混凝土温度相同,可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的即时强度。实测结果:只用了10天试块就达到了拆模强度的要求,减少了排架支撑的时间,节

7、约了周转料费用。常温养护却需用时20天左右。3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要点3.1钢筋工程3.1.1施工前钢筋翻样必须熟悉图纸,特别是对结构关键部位放人样。钢筋在绑扎前必须对施工顺序、操作方法和要求向操作人员详细交底,施工过程中对钢筋规格、数量、位置随时进行复核检查。要特别注意一些较复杂部位的钢筋位置,数量及规格。3.1.2钢筋绑扎完成后,必须特别检查直螺纹接头以及悬臂结构的撑脚是否牢固可O3.1.3严格控制柱插筋位置,避免发生钢筋位移及规格与设计图纸不符。控制面板负筋的高度,特别是悬挑部位的钢筋,设置钢筋支架及跳板,避免人为踩踏后落

8、低,悬挑结构必须单独开具隐蔽工程验收单。3.1.4工程结构上的钢筋不得任意代换,实际情况需调整时必须由技术部门与设计协商同意后方可施行,并办技术核定单。3.1.5钢筋的绑扎搭接及锚固除规范要求外还须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钢筋绑扎时如遇预留洞、预埋件、管道位置,须割断妨碍的钢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