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颈源性血压异常

医学论文-颈源性血压异常

ID:42614740

大小:16.7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8

医学论文-颈源性血压异常_第1页
医学论文-颈源性血压异常_第2页
医学论文-颈源性血压异常_第3页
医学论文-颈源性血压异常_第4页
医学论文-颈源性血压异常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论文-颈源性血压异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学论文-颈源性血压异常【摘要】  脊柱相关疾病的血压异常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楚,而其中颈椎病变造成的交感神经刺激应是公认的原因之一。认为是颈椎外伤、劳损、炎症、退变等原因,使椎间组织失稳或错位,或组织松弛、肌痉挛、炎症等诸多原因直接或间接刺激颈交感神经、颈内血管而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功能紊乱致中枢性血压异常。【关键词】  血压异常  小关节错位  针刀  手法         1  定义         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与脊柱相关的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和低血压。颈椎病引起的血压异常约占6%。高血压是低血压的10

2、倍左右,多发生在中、老年,偶见于青年。1994年世界卫生专家组织制定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凡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者均可诊断为高血压。        2  病因病理         脊柱相关疾病的血压异常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楚,而其中颈椎病变造成的交感神经刺激应是公认的原因之一。认为是颈椎外伤、劳损、炎症、退变等原因,使椎间组织失稳或错位,或组织松弛、肌痉挛、炎症等诸多原因直接或间接刺激颈交感神经、颈内血管而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功能紊乱致中枢性血压异常。        颈椎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是

3、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交感神经的功能是调节血管和内脏的活动,颈交感神经有3个神经节,即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与颈下神经节。颈上神经节最大,一般位于第2、3颈椎水平,其发出的灰交通支主要进入第1~3颈神经,大部分节后纤维形成颈内动脉交感丛。颈中神经节的位置因人而异,多位于第6颈椎水平,其灰颈交通支主要进入第4、 5颈神经。颈下神经节也称星状神经节,位于第7颈椎水平,其发出的灰交通支主要进入6~8颈神经,分支到颈总动脉,形成颈总动脉交感丛。有时灰交通支合并成一条椎神经与椎动脉伴行,参与形成椎动脉交感丛。颈交感神经的

4、数个灰交通可合并成心脏支,有的与迷走神经分支相吻合,至心脏和动脉弓形成神经丛以支配心脏。颈交感神经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大脑皮质的自主神经中枢调节着自主神经的功能,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皮质下的高级中枢,其前部为副交感神经中枢,后部为交感神经中枢。控制血管运动中枢的低级部位在延髓网状结构,较高级的中枢在丘脑下部,更高级的中枢在大脑皮质的边缘叶。中脑和延髓髓自主神经也有调节作用,中脑对血压、心率、膀胱等活动都有影响。        颈椎的退变、增生、椎间盘膨出甚至突出,使颈部的血管、神经等受到牵张、刺激或压迫。此外,

5、颈椎外伤、慢性劳损、受凉、长期的单一姿势或姿势不良等都可造成颈部肌肉等软组织痉挛、僵硬、炎症,这些原因可单独作用,也可通过对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作用,最终作用于交感神经及血管,导致血压异常。        当病理刺激交感神经传入纤维与躯体神经的感觉纤维到大脑,再由大脑皮层细胞发出信号,通过视丘脑中下部、中脑被盖、红核以及下方的网状结构而到达相应的脊髓节段的侧角细胞,从此再发出节前纤维到颈交感神经节进行交替后,发出节后纤维到达效应器官而引起各种症状。当颈椎有病损(尤其是上颈段),刺激颈交感神经(尤其是颈上神经于颈

6、下神经节),使颈内动脉神经于椎神经兴奋性增高,致使丘脑下部的后部缩血管中枢与延髓外侧的加压区受到影响,不断发出异常冲动,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强,血管口径小,血流阻碍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此外,由于颈交感神经节有纤维到心脏形成心浅丛和心深丛,分布于窦房结、冠状动脉乃至心肌等,故当颈椎相关结构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增高时,心跳就会加快,导致血压升高。相反,由于颈椎结构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降低时,血流障碍,脑部缺血,影响丘脑下部的前部舒血管中枢与延髓内测的减压区,就可导致低血压。如果由于血流的影

7、响,右心房充盈量减低,心排出量减少,也会出现低血压。        另外,大脑因颈部软组织受到牵张 刺激或压迫,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及血管痉挛而供血不足时,会使脑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刺激血管运动中枢兴奋增强,导致血压异常。        如颈椎病损发生在下颈段,可引起上至交感神经与血管功能障碍,而致外周性血压异常,发生在一侧上肢,多为低血压。        中医认为,其病机基础是经络不通引起,颈后部为诸阳经通路,经络不同,气血运行受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继而影响脏腑功能,出现症状。        3  临床

8、症状         中、老年以上好发,以血压异常为首要表现,早期血压多呈波动,发作期常与颈部劳累、损伤等因素有关,血压波动一般经2~3周后缓解;中后期呈持续性高血压或低血压。高血压为39岁以下,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40mmHg;40~49岁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50mmHg;50~59岁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60mmHg;60岁以≥上,舒张压≥95mmHg,收缩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