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心理与人际关系

害羞心理与人际关系

ID:42618493

大小:17.1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8

害羞心理与人际关系_第1页
害羞心理与人际关系_第2页
害羞心理与人际关系_第3页
资源描述:

《害羞心理与人际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害羞心理与人际交往目录:一、对害羞的理解二、产生害羞心理的原因三、克服害羞心理的方法摘要:害羞心理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是自己对外界不熟悉事物产生的正常心理活动。建立正确的害羞心理观与掌握一定的克服害羞心理的方法对正在处于成长时期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害羞害羞心理人际关系一、对害羞的理解依据心理学者的论点认为“害羞”是一种人格特质。此种特质有些人是与生俱有;有些人是受到后天影响所致。Pilkonis指出,害羞是一种逃避社交活动和不能很好的参与到社交情景中的倾向。Henderson认为长期害羞者在人际关系或职业目标的追求中往往

2、伴随着明显的情感压抑和对消极评价的害怕。Bruch则认为害羞是个体不愿意接近他人或不愿进入可能被他人注意的情景。也有研究者通过分类的方式对害羞进行限定,将害羞区分为公众害羞和自我害羞。公共害羞是指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以及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自我和他人都评定为害羞。自我害羞指个体虽然有一定的社交技能和交往经历,但怀疑心理的产生使其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舒服感。一般被自我评定为害羞,而很少被他人评定为害羞。二、产生害羞心理的原因1、先天原因有些人生来性格内向,他们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在陌生人面前不敢开口说话,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甚

3、至常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对人对事缺少好奇心,表现一种事不关己的姿态。2、成长环境上大学以前交际圈小,生活环境单一,缺乏与人交往的和接触陌生事物的锻炼。这样当上大学进入群体后会有一种孤独感,见到陌生人或陌生的地方,便习惯性羞涩、躲避,遇到事情表现出不自信,进而产生害羞。进入青春期后,大家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对评价很敏感,为此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唯恐有差错。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了使其在交往中表现得不自然、心跳、腼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害羞心理。3、挫折经历有些人在儿时并不害羞,但是在长大后却变得害羞了。除了与成长环境有关外,也可能

4、与遭受过挫折有关。这种人以前开朗大方,交往积极主动,但由于复杂的主客观原因,屡屡受挫而变得胆怯畏缩、消极被动,变得自卑害羞。三、克服害羞心理的方法1、建立自信心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与进步,对自己持一种肯定与欣赏的态度。常常告诉自己“我可以”,“我能行”。并放开胆子不断尝试和挑战自己以前害怕的事物。另外要努力增强自身的能力,荣誉与成功是增强自信的重要媒介。2、学会交际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一定的交际知识与方法,渐渐扩大自身的交际圈,不断和身边的人交流,积累交际经验,体会交际的快乐。3、自我调控研究表明,一个非常怕羞的人,当他在陌生场合勇敢

5、地讲出第一句话以后,随之而来的将不再是新的羞怯,而很可能会滔滔不绝起来。用自我暗示的意念控制方法来突破这开头的阻力,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每遇见陌生事物,在感到有可能紧张、羞怯的时候,就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让自己镇静下来。其次进行户外锻炼也是一种良好的方法。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使过度的神经反应得到缓和,害羞程度也会自然而然地减轻。参考文献:[1](美)津巴多,段鑫星译.害羞心理学,2009.10.1[2]丽倩.人为什么会害羞,2005.8[3]王倩倩.大学生害羞特点及其自尊、孤独、人际情景察觉能力的关系,学位论文,

6、200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