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授课计划

中药授课计划

ID:42627438

大小:153.0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19

中药授课计划_第1页
中药授课计划_第2页
中药授课计划_第3页
中药授课计划_第4页
中药授课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授课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学期授课计划学年2015-2016学期第一学期课程名称中药学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计划总时数72已授总时数0本学期授课时数72考核类别考查□考试系部药学系教研室社区教研室授课专业中药学专业授课班级2014级高职中药1班任课教师张世文审核意见教研室系部教务处主任:年月日主任:年月日处长:年月日学期授课计划编写说明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6012课程教学目标知识1.掌握中药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掌握一类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和现代药理作用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熟悉二类中药来源,

2、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4.了解三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技能1.能运用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生产的能力。2.具有对常见中药进行简单的处方分析能力。3.教材中增设了指导自学内容,通过指导自学,以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和持续发展能力,使之毕业后,通过自学及时获取自我所需的知识能力,以适应今后岗位的需要。素质1.明确职业定位,热爱中药专业。2.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培养提高自学能力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教材分析选用教材:全国医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规划教材,《中药学》(

3、陈信云主编,供中药专业用)教材特点及适用性分析: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参考教材:全国医药高等职业教育药学类规划规划教材,《中药学》(陈信云主编,供中药专业用)调整说明:教学形式(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教学法、举例分析、提问法、讨论法等备注学期授课计划插页周次时间授课顺序授课内容课时目标学时教学活动第一周(8.31—9.4)学院集体活动第二周(9.7—9.11)1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一节中药的起源第二节中药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和采集第一节中药的产地第二节中药的采集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4、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1.了解中药的起源2.了解中药学的发展3.掌握道地药材4.了解中药的采集2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提问讨论案例教学举例分析第二周(9.7—9.11)2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第一节炮制的目的一、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二、减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三、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四、改变药材的某些性状,便于调剂、制成剂型和储藏五、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六、矫臭矫味,便于服用第二节炮制方法一、修治二、木制三、火制四、水火共制五、其他制法1.熟悉炮制目的2.掌握炮制方法2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提问讨论案例教学举例分析学

5、期授课计划插页周次时间授课顺序授课内容课时目标学时教学活动第三周(9.14—9.18)3第四章中药的作用第一节中药的基本作用第二节中药的功效第五章中药的性能第一节四气第二节一、四气的含义二、四气的确定、三、四气的临床意义第二节五味一、五味的含义二、五味与药物作用的关系三、五味的确定四、五味的临床意义第三节升降浮沉一、升降浮沉的含义二、升降浮沉的确定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四、升降浮沉的临床意义第四节归经一、归经的含义二、归经的确定三、归经的临床意义第五节毒性一、毒性的含义二、影响毒性的因素三、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1.了解中药的功效2.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6、2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提问讨论案例教学举例分析第三周(9.14—9.18)4第六章中药的配伍一、单行二、配伍关系三、君臣佐使第七章用药禁忌一、配伍禁忌二、妊娠用药禁忌三、服药食忌第八章中药的用法一、给药途径二、应用形式三、煎煮方法四、服药方法1.掌握中药的配伍原则2.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食忌3.掌握用药禁忌4.了解给药途径、应用形式、煎煮方法、服药方法学期授课计划插页周次时间授课顺序授课内容课时目标学时教学活动第四周(9.21—9.25)5第十章解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辛夷、苍耳子掌握麻黄、桂枝、

7、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辛夷、苍耳子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2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提问讨论案例教学举例分析第四周(9.21—9.25)6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淡豆豉掌握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蔓荆子、淡豆豉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2案例教学提问讨论多媒体演示第五周(9.27—10.3)国庆节放假第六周(10.5—10.9)7第十一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天花粉、芦根、栀子、熊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