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

ID:42631488

大小:34.0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8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_第1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_第2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_第3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_第4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效率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设计合理、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最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小学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是知识传授、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有效提问的含义:一是从学生方

2、面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等;二是从教师方面看,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提出有效提问的策略。一、课堂提问要有计划、有明确目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总要经历导入、展开、总结几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任务。如导入阶段主要目的是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任务,激兴启思,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展开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形成知识与经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而总结阶段则主要引导学生疏理知识,形成知

3、识结构,提升思维方法。因此提问时要紧扣教学各阶段环节目标,明确所提的问题预计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这样才使提问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然而有的课堂提问往往目的不明,随意性大,偏面强调开放性,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先出示信息:“六(一)班共60人,女生占”。问看到这些信息,你想到什么?生①:男生占全班人数几分之几?生②7:女生多少人?生③:男生多少人?以上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前两个刚好是本节新知的基础,教师如顺势而导先让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为新知教学作好铺垫,进而集中精力引导学生探究解决第三个问题,即本节的新知,

4、目的就明确了。可教师偏偏还不断的追问:还有吗?还有吗?于是学生又提出“男生是女生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几分之几?”有的学生确实提不出了,只好说:“本地学生有多少人?”“三好生有多少人?”……试想,教师的“还有吗?”“还有吗?”这样的随意提问严重偏离了预定的目标,使学生模糊了学习方向,且浪费了大量的有效时间,造成了教学的失败。因此,提问首先要明确所提问题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使提问更具针对性。二、课堂提问要适时适量适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要注意“适时”“适度”、“适量”,给学生提供思维、探索的空间。“适时”。课堂提问的效

5、果直接与提问的时机有关。提问的时机一般来说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视角,发问时机应与教学需要相吻合,如教学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思维提升处、教学反思处等,二是根据学生心理状态,在学生新旧知识冲突处、思维受阻处、知识模糊处。同时,提问要与学生的认知进程相吻合,要在学生有疑、有思、欲问、欲解而又苦于不知如何表达的时候提问。如我们在引导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时“学校把360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都在冥思苦想思维发生了障碍,这时教师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

6、一层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教师这个问正是问在知识的关键处7,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加减小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先计算2+1.4得3.4,再从被减数5中减去3.4。结果在退位过程中又出现了问题得2.4。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着

7、片面性有些模糊不清。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适时引问:“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2.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加减小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度”。是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近况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利用己有知识经验,经过认真思考分析后,能够积极回答,所谓“跳一跳,够得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

8、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