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现场制作简答全面总结

电视节目现场制作简答全面总结

ID:42634286

大小:91.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18

电视节目现场制作简答全面总结_第1页
电视节目现场制作简答全面总结_第2页
电视节目现场制作简答全面总结_第3页
电视节目现场制作简答全面总结_第4页
电视节目现场制作简答全面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视节目现场制作简答全面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电视节目现场制作简答论述的重点(会从中选出4个题目)1.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论述我国重大事件电视直播报道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58年~1985年第二阶段:1985年~1993年第三阶段:1993年~2003年第四阶段:2003年以后第一阶段:从初露峥嵘到长期缺位(1958年~1985年)创办初期,没有录像及编辑——演播室直播和现场实况转播1958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用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辆黑白电视转播车转播了天安门广场庆祝新中国成立九周年阅兵典礼和群众游行,并转播焰火晚会实况。1959年北京电视台转播了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的实

2、况以及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和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实况。中国电视直播报道从一开始就与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不足:①政治环境②以体育竞赛、文艺晚会的实况转播为主,③总体影响有限。电视录像和编辑设备出现以后,电视新闻节目主要采用录播的形式,之后对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报道长期付之阙如,处于缺位状态。这种局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改变。第二阶段:从缺位到复出(1985年~1993年)改革开放。随着舆论环境的改善、新闻观念的进步以及电视技术的发展,直播的形式又回到了新闻报道中。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一直延续至今。1988年对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

3、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会议中,记者招待会现场直播。记者招待会是新闻报道中的敏感区,记者的提问无法预测,国外记者的提问更是尖锐、敏感。因此,对该活动的直播,体现了我国电视媒体新闻改革的空前力度。不足:①实况转播向新闻报道的扩展(体育晚会——新闻)②题材多为重大会议,③角色:记录员,对新闻事件的一种被动传播和记录④欠缺受众⑤未能体现媒体的观点和倾向第三阶段:从单一到多样(1993年~2003年)1993年3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新闻播出由4次增至13次,实现了整点播出、新闻直播和重要新闻滚动播出。这一重大举措为直播报道搭建了全新的平台,标志着重大事件直播报道进入了新的

4、阶段。1996年1月1日,改版后的《新闻联播》以直播形式与观众见面。在中央电视台的带动下,一些省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也实现了直播。1994年7月21日,中央电视台曾三次将西昌发射卫星的实况和北京国防科工委监看卫星发射的情况切入正在播出的《新闻联播》,做了直播报道1997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直播,先后对日全食和彗星同现苍穹的天文奇观、香港回归祖国、中共十五大开幕式、小浪底和三峡水利工程截流进行直播,1997年因此被称为“直播年”。在技术、内容、形式乃至操作机制等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的跨越,逐步走向成熟,呈现出常态化状态。由被动操作转向主动控制,内容上突破国家重要会

5、议等单一题材在形式上由单一的记录式实况转播向多样化、综合化、立体化的报道式现场直播转变,加大了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处理量,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和节目的现场感。更为重要的是,身在现场的前方记者已经由原来的青涩走向成熟,成为主导直播报道的重要因素,涌现出白岩松、敬一丹等一批代表人物。预知事件,报道的计划性和可控性都很强第四阶段:从预知到突发(2003年以后)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舆论环境的进一步转变以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报道不仅成为电视传播的常态,而且成为观众的期待。凤凰卫视9·112003年3月21日开始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电视直播的战争

6、。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试播,7月1日正式播出。试播初期,新闻频道推出了连播11天的《抗击“非典”特别直播报道》为及时传播真实信息,消除公众疑虑、稳定社会情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3年新闻频道的开播揭开了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史新的一页,标志着中国电视传播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自此以后,中国电视重大事件直播报道不仅更加频繁、更加成熟,而且在预知事件现场直播报道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对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报道。2008年5月12日15点整,第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传遍全国各地,15点20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断了正常节目,现场直播汶川大地震。在这次灾难性重大

7、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中,央视的反应速度之快、报道时间之长、动用手段之多、参与人数之众、协作能力之强均创历史纪录。央视的直播报道不仅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而且成为汇集政府和社会力量抗震救灾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四川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一批地方电视台也纷纷推出直播报道,与央视配合,形成一股巨大的媒体力量。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件)具有影响巨大、突然发生以及难以预见的特点,因此对这类事件的电视直播报道不仅需要电视媒体过硬的直播实力和足够的判断应变能力,而且需要具有信息公开、舆论宽松的社会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经历“5·12”汶川大地震直播报道考验的中国电视媒体不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