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

ID:42641614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9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_第1页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_第2页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_第3页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_第4页
资源描述: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怎样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父母请学会"三要三不要"家庭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正在经历从个体到集体、从感性到理性、从未经检验到经过检验、从有对有错到基本正确的变化过程。大数据颠覆经验常识对家庭教育而言,科学和经验有着很大不同,大数据有时候会颠覆我们根据经验所得的结论。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4年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小学生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论是:学前班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择校并不能带给父母期待的效果、课外班不能提升孩子的成绩。根据经验,大部分父母都认为孩子早_点上学有好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大数据研究却发现,是否提前上学、上不

2、上学前班,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把孩子拼命往学前班赶完全没有必要。很多父母认为择校很重要,几乎每天都有人请我打招呼帮孩子进好学校,北京的学区房价格也因此居高不下。但大数据研究却告诉我们:成绩优秀的学生中,择校生和就近入学的学生并没有显著差异,择校的影响并没有那么重要。从媒体报道也可以看出,出自普通家庭、普通学校的优秀学生,比出身名门的多得多。现在几乎没有孩子不上课外班,父母纠结的是班上的学霸都在上,我们不上怎么办?但调研数据却证明课外班并不能整体提升孩子的学业水平。当然,个别经验和案例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可能更适合一对一的学习方式,但统计学意义上的大数据分析

3、,整体上来讲是科学的,父母不要指望课外班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帮孩子成就最好的自我从脑科学研究的角度看,3岁以后,人的大脑建立神经突触的情况已经与成年人区别不大,可见大脑成长的重要阶段都在家庭环境中,家庭信息的丰富程度对孩子成长的帮助和影响很大。心理学硏究的一些经典实验也给了家庭教育有益的启示。比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1968年在一所小学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他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学校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其实这些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但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有较大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4、。这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证明:父母、老师的期待和信心,对孩子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萨勒对一群4岁的孩子做了〃棉花糖实验〃,结果是2/3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分钟得两块糖,1/3的孩子1秒钟内就把一块糖塞到了嘴里。经过12年的追踪,选择等待的孩子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坚强,乐于接受挑战;而选择立刻吃糖的孩子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可见,延迟满足会让孩子更加自信。新家庭教育的目标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o完整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意味着身心灵的完整、家庭和学校共育的完整

5、、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完整、发挥能量和挖掘潜能的完整、张扬个性的自由和遵守秩序的自律的完整。新家庭教育应该是科学的家庭教育,体现为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化。家庭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应该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健康力、交往力和学习力,让自然生命更长、社会生命更宽、精神生命更高。学习力可以分为阅读力、写作力、探究力等,通过学习,人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自然和社会的局限,提高生命的精神境界,成就最好的自我。方法从经验走向科学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要三不要":要陪伴、要积极、要垂范,不要极端、不要攀比、不要专制。要陪伴。从空间和心灵上陪伴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法,有没有父母的陪伴,

6、孩子的生活完全不同。父母跟孩子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建立起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价值、共同的愿望,这种陪伴是相互影响的过程,是父母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也是父母跟孩子建立终身联系的机会。要积极。要注重养成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方面要鼓励为主,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会悦纳自己。即使孩子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父母也要悦纳孩子、鼓励孩子。孩子的成长空间是无法想象的,你给他多大空间,他就有多大舞台;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他,他就能演绎多大的辉煌。一定程度上,是父母的期待和鼓励直接造就了孩子的未来。要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父母抱怨孩子其实是抱怨自己,因为孩子

7、是在你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跟你在一起的时间远远长过他跟老师在学校里的时间。所以,父母的人生态度非常重要,你怎样孩子就怎样,你成长孩子就成长,你发展孩子就发展,你幸福孩子就快乐。不要极端。要避免撒手不管和管得太多这两种极端。很多爸爸拼命为家庭赚钱,把孩子交给妈妈;很多妈妈也是职业人,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管得太多就是不给孩子留下成长需要的空间和时间。孩子放学就进入补习班,周末进各种课外班,完全没有自主发展的可能性。孩子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定要让他学会自己做计划,长大后他才会安排自己的人生。被父母带着走、抱着走、捆着走的人生是走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