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矛盾的发展

基本矛盾的发展

ID:42646940

大小:5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9

基本矛盾的发展_第1页
基本矛盾的发展_第2页
基本矛盾的发展_第3页
基本矛盾的发展_第4页
基本矛盾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本矛盾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生产过剩由“可能性发展为现实,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①。首先,机器大工业的确立及其所特有的物质技术关系,“一旦与大工业相适应的一般生产条件形成起来,这种生产方式就获得一种弹力,一种突然地跳跃式扩张的能力,只冇原料和销售市场才是它的限制。”②其次,商业资木的形成和发展。商业资木是商品资木的独立化形态,它虽然能增加生产资木的数量,缩短商品流通时间,节省流通费用,扩犬国内外市场,但是,商业资本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并积累了生产过剩③,从而使危机更为剧烈。商业资木有三种职能「'这些职能屮的第一个职能,就是运输业(商品的转运)第二,“商品在真正作为商品存在以前,它的使用价值首

2、先必须按照同它作为使用价值的存在相适应的数量进行分配,分离。”第三,“一切投在商品库存上的资本”即保管和保藏商品所必需的固定资木和流通资木,“如果这些职能没有由于分工而被交给处在(工厂)外部的资本家去执行,那么,商品的库存和保藏就得由直接生产者去进行。”④私营商业资本发展必须实现以上三种职能。从1979年起,国务院先后重新限定农副产品的统购和派购范围,重申了三类产品和完成派购任务后的二类产品可以自由上市。1980年乂进一步放宽农副产品的购销政策,三类农副产品和完成征购、派购,计划收购任务以后的一、二类农副产品(除棉花外)都可以自由运销。此外,还规定基层公社可以出县出省购销,集体所有制商业、

3、个体商贩和农民也可以长途贩运,以及提倡厂店挂钩、队店挂钩、产销直接见面等等。在这些改革措施下,生产自销、贸易货栈、各种联营商店、小商品批发市场、农工商联合金业等多种经营形式相继出现,城乡商品销售市场繁荣起来。国营商业则不同,以上三种职能都具备,改革以前商品经营统一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企业扩大自主权以后,国家对城市商品流通体制也进行了“三多一少”⑤的改革,为多渠道地加快城乡商品流转创造了有利条件。1984年的“简政放权”将绝大部分国有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卜•放到“中心城市”。92年经营、价格、分配、用工“四放开”改革,扩大经营范围、放开商品价格,增加商业经营甜种。随后伴随国有屮小金业承包租赁,商

4、业企业“租壳卖训”、“国有民营”,最后实现产权改革,成为完全面向市场的商业资本。再次,信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信用制度一方而必须以货币为基础,另一方而以社会生产资料在私人手里的垄断为前提,所以“一方面,它本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是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它所能达到的最高和最后形式的动力。”信用制度“成了使资本①资本论一卷,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2、流通手段②资木论一卷,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7、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③例如1994年轻工业品,T厂库存2247亿元,商业部门库存6101亿元,工商库存总额8348亿元。④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

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编辑出版,1983年第一期总159期⑤即减少工业品计划管理的品种,发展多种经济形式,采川多种购销方式,开辟多条流通渠道,建立城乡互相开放的流通体制主义生产超出它本身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引起危机和欺诈行为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①信用能从直接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使生产,激化基木矛盾。②信用制度包括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儿部分。“一五”时期,我国取消了企业Z间的商业信用,银行之间也不能相互拆借,此后在“既无内债,乂无外债”的思想指导下,消灭了国家信用。文革时期,对商业流动资金采取包下来的政策,贷款主要用于企业流动资金,实行供给

6、制,即“按进货计划或计划库存供应资金”;实行“存贷合一”的办法,贷款没有期限,进货就贷,销货就还,银行对企业资金使用没有约束作用③。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唯一的一家银行,既承担“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集中管理和分配资金,乂从事“商业银行”活动,办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集现金屮心、结算屮心和信贷屮心于一体。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体系。1983年,取消了“存贷合一”,改为存贷分户管理,对超定额贷款实行逐笔核贷,定期收lH

7、o1985年“拨改贷”的全面实施标志银行信用制度基本建立。同时,银行还新增卖方信贷、信托、抵押放款、银团贷款等多种金融工具,扩犬贷款领域。在商业信用方面,扩

8、犬企业自主权为商业信用提供土壤,口此企业间的商业信用也在80年代建立并迅速发展,大量开展商业票据兑现、贴现业务。1983-1986年间,先后恢复并改进了票汇结算,开办商业汇票承兑和贴现业务。1986年推行了个体经济户和个人使用支票制度,开始建立同城票据交换所,扩大了票据交换范围。从1989年起,对银行结算制度全面改革,增强票据流通性,加速资金结算速度,建立了以票据为主体的信用结算制度。到1990年底,全国大中城市分行和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