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生命”课堂的构建

历史“生命”课堂的构建

ID:42647893

大小:2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19

历史“生命”课堂的构建_第1页
历史“生命”课堂的构建_第2页
历史“生命”课堂的构建_第3页
历史“生命”课堂的构建_第4页
历史“生命”课堂的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生命”课堂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生命”课堂的构建(河北邯郸市第十四中学河北邯郸056000)【摘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能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者的活动。教师为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充分创设情境,切实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支配自己的学习,把更多认知力量投入到历史课堂中去,体验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活历程。使历史课堂走出荒芜的沙漠,成为生命的绿洲。【关键词】历史课堂;基本理念;理论依据【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331-01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忽视学生的内心世界。参考答案成了唯一的正确答案,当学生稍有异

2、议时,有的教师甚至说:“进我的庙,听我的经”。在教学中,如果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独特的感受,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最终将是“进校的是鲜活的人,出校是呆板的人”。历史是过去真实的一切,有着鲜活的情节,而传统历史教学实施灌输教育,几乎完全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推行素质教育、实行新课改的今天,历史教学的改革更显得刻不容缓。建构主义认知发展理论较科学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识规律,因而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了全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这非常值得历史教学改革进行借鉴,从而在新课

3、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自动积累、自主实践、自我感悟中,形成历史能力——“生命”。1历史“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依据1.1“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日本式的赫尔巴特课堂模式与苏联的凯洛夫课堂模式占据主要地位,直到上个世纪的80年代起出现了一些新的课堂模式,依然没有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窠臼,课堂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正如叶澜先生指出的课堂教学改革成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攻坚战”。造成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没有跳出“学生学习是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框。近几年随人本主义教育观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冲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对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形成

4、了新的课堂教学观一一“生命”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把课堂看作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生命”课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的教学不仅仅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就教师来说不再只是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教书匠”,而是一个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能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必需条件,能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反馈,能保证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教育艺术家。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

5、涌动和成长,享受着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着人性的灿烂与魅力。1.2“生命”课堂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随着近几年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注,对课堂生命意识的觉醒,新一轮培育“人”的教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而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提岀的建构主义学说为“生命”课堂教学观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识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任何知识在个体接受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可言。学习者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完成,他们不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而

6、且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个体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的过程,是学生主体的自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且这个教学过程具冇两个显著特征:凸显了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性;将宏观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目标落实于微观的教学实践中。因此,我们在模式的结构安排上,首先考虑的不是教师对新课内容的“教”(可以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分析、检验和批判”——自学课文。建构主义认为,由于人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不同,而且,这种理解只是针对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惟一的理

7、解。所以,教学过程又是“主客交互,建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过程。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使学生在思想碰撞中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另外侧面,从而修正、调整自己的见解,形成更丰富、更完善、更深刻的理解。2构建历史“生命”课堂的途径2.1改变教学观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生命课堂的新理论:传统课堂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上,强调刺激——反应,把学习者看做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生命”课堂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