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寻根问祖存在之疑点Microsoft--文档

剖析寻根问祖存在之疑点Microsoft--文档

ID:42648751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9

剖析寻根问祖存在之疑点Microsoft--文档_第1页
剖析寻根问祖存在之疑点Microsoft--文档_第2页
剖析寻根问祖存在之疑点Microsoft--文档_第3页
剖析寻根问祖存在之疑点Microsoft--文档_第4页
剖析寻根问祖存在之疑点Microsoft--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剖析寻根问祖存在之疑点Microsoft--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剖析寻根问祖存在之疑点——陈昌达对于家族史志的撰写,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乱拉乱接。乱拉乱接,给我乐安排行族人以假象,认为我们谱书很完整,支系脉络很清楚,其实不然。这样做,跟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何异同。谱书薄厚无关紧要,不真实,比焚书坑儒都还要害人。对于存在疑点的地方,我们应该进行断代一一即不封口,让后人有一个考证和追寻的目标,便于后辈能人考证以更之。通过多年的考证与辨别,我认为,我们的谱序与脉络存在以下疑点:一、从万殿公以上(含万殿公)辈辈接长房,万殿公以上的其他支系流落何方?请我辈族人有识之士寻找以序之。二、88-89年谱本上有一句话:“我祖自阿伊公相传祖籍颍川,乃叔明分支志能十四之后。”如果这

2、句话正确,我们是颍川郡下接叔明分支志能,不属于义门陈后裔。叔明从陈胡公一一妫满(陈姓得姓始祖)算起,是第62世,志能(第63世)是叔明的七子之中的次子。然而义门陈是叔明分支长房志高(第63世)之后裔。假设''十四”是14辈人,加起来到“廷瑞、廷璋”也只是第77世,与义门陈分庄(第84世)相比较,悬殊7代之別。再加上以“廷瑞、廷璋”作为第84世到“昌”字辈都还有至少5代的差距,这样一来,乐安排行之间的断代问题就更大了。希望族人有识之士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三、“天启二年(1622年),土酋安效良作乱,将乌撒卫城围困,内无粮草,外物救兵,世珍公战守孤城,独力难支,尽忠报国,房屋烧毁,宗谱文凭,俱皆损失

3、/这段话和我们的传说相一致。我们大概于光绪初年(1874年)由威宁水石槽搬出,听祖辈口口相传,我们家是朱元璋(洪武14年,即1381年)调北征南来的,当时兄弟二人一起入黔剿乌撒家,由于敌不过乌撒,怕宗谱文凭落入坏人之手,所以把宗谱文凭烧掉,后来朝廷派兵前往,一举歼灭乌撒,之后,赶回江南,抄得一个丫谱。“兄弟二人,”并没有说明是那一辈的兄弟二人,导致后人考证有相当大的难度。由此,谱序把入黔始祖定为万殿公有待商榷。四、88-89年谱本上说到:“我族本籍凤阳府,义昌乡,柳树巷,陈半街人氏,以大石板为记。”这与我们记载不相吻合。我的祖辈小本子记载是这样的:祖籍:江南应天府,白马新街柳树巷大水井为记。8

4、8-89年谱本的谱序有个地方又提到万殿公起家江南,这不是前后自相矛盾吗?到底以那一种说法为准呢?我认为,有碑记,以碑记为准;没有碑记,在谱本没有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以谱本为准,谱本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以没有受到污染的多家口口相传一致的流传为准!为何这样说?因为88—89年谱本是以陈槐轩于民国28年(应该1939年,可是88—89年谱本说成是1930年,这显然是错误的)在昭通通宝行宝良(忠良)公家藏本抄录为准,难免张冠李戴。后来的1962年谱本及再后面的多个支系的谱本都是以民国28年陈槐轩抄录的谱本为依据,认为万殿公就是陈桓。入黔始祖“万殿”生于癸卯年至正三年(1343年),二十二岁投笔从戎,濠州起

5、事,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入黔征南,入黔时应是37岁。至天启二年(1622年),奢安之乱时,世祥公、世珍公与管良相并肩作战,历时241年,仅仅5代人。据蒋氏族谱记载,蒋成于洪武14年4月入黔,至天启二年,第十代蒋帮俊与管良相并肩作战,两者之间相差5代人。笔者认为:如果万殿公是洪武14年入黔的说法正确,那么就没有世祥公与世珍公参加天启二年的战争一说;如果世祥公与世珍公参加天启二年战争的说法正确,那么万殿公就不是洪武十四年入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谱》在介绍陈万殿(陈桓)(1343年一1410年)时,更是闹了大笑话,与历史不相符合。历史记载“陈桓(?-1393年),至正十三年(1353年),

6、投奔朱元璋,加入起义军,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坐蓝玉案死”。第一、陈万殿(陈桓)10岁能投奔朱元璋参加起义吗?第二、陈万殿(陈桓)是归还南京被杀,还有大坟院万殿公的坟墓吗?大家族人动动手指,百度就知道,为什么要跟着相信不真的资料,而把史实抛在一边不顾呢?很多人把陈桓的生平及征战功劳等一切东拉西扯书写在万殿公的历史上,让后人难辨真假,扑朔迷离,难免以讹传讹。有些问题不言而喻,本人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识之士,不能一错再错。(注:这里所说的谱本没有受到污染,应该为民国28以前的资料才有考证的价值。)五、万殿公跟随傅友德等一起于朱元璋洪武14年(即1381年)调北征南剿乌撒时,到1622年(天启

7、二年,发生奢安之乱),历经241年,可是我们才有五代人(殿铃裴纶世汝),这不切合实际。88-89年谱本叙述说:“万殿公嫡长铃彦,名山,黑丁万户下投军。调跟指挥赵顒征战麓川,建文二年(1400年),顒公中箭阵亡,铃彦公战阵失利亦阵亡。彦公子:裴山吐血殁于任上。其弟裴连公继之袭职武略将军,娶妻蒋氏,殁后葬大坟院,裴连公及蒋氏合墓。裴山公长子纶音九渊不暝,次子纶楷,三子纶晏,楷公征路江将军,破景罕塞为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