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陕西省兴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

精品解析:陕西省兴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

ID:42655876

大小:159.7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9

精品解析:陕西省兴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_第1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兴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_第2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兴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_第3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兴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_第4页
精品解析:陕西省兴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陕西省兴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解析(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陕西省兴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记•货殖列传》曰:“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在作者看來,当时()A.形成重义轻利思想B.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没有实行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追求财富改善民生应受到鼓励2.清代有学者提出:“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Z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來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

2、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由此材料可以看出这位学者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3.“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楼,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BCD4.《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A.齐国以铁器做农具B.齐国手工业发达C.铁器最早用作农具D.农业的精耕细作5.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

3、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交通通讯工具落后D.推行闭关锁国政策6.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來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來改造社会。”英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1.有人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是屮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

4、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这部著作应是()A.《诗经》B.《离骚》C.《窦娥冤》D.《红楼梦》&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屮国的近代化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西方侵略造成屮国社会矛盾曰趋激化9.“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5、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是()外部的冲击中国的回应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提出农民的理想追求B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C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D八国联军侵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清咸丰年间的《上海新报》曾登载:“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簡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Z误”。由此可推论岀上海创办报纸的目的是()A.娱乐大众B.传播商业信息C.宣传政治主张D.报道国内外大事11.有学者说,因辛亥革

6、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看。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屮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12.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収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9.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

7、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10.某学生在网上搜到一段歌词:“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大盘山上红旗展,毎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此歌词反映了()A.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B.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C.八路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酋北地

8、区的进攻11.这次战事(役)结朿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己面临严重威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