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后ct评价

肝癌介入治疗后ct评价

ID:4265909

大小:3.09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7-11-30

肝癌介入治疗后ct评价_第1页
肝癌介入治疗后ct评价_第2页
肝癌介入治疗后ct评价_第3页
肝癌介入治疗后ct评价_第4页
肝癌介入治疗后ct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癌介入治疗后ct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问题?什么是TACE?碘油为什么能够选择性的沉积?TACE后CT怎样来评价?肝癌介入术后CT疗效评价背景资料肝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之一,但由于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已确诊为中晚期,或伴有严重的肝硬化、腹水等,丧失了手术治疗时机。肝癌化疗栓塞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重要姑息手段之一;是治疗肝癌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背景资料1979年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部的山田(Yamada)教授首先将碘油作为栓塞剂经肝动脉注入肝脏治疗肝癌。☻1986年临床研究成果才被正式报道,效果得到肯定并被广泛采用。背景资料肝癌介入治疗主要有两种

2、手段:一是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二是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二者可以联合起来应用被统称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主要原理基于肝癌的血供几乎全部由肝动脉供血,导管可以选择地进入供血的肝动脉进行栓塞和化疗药物的灌注。碘油具有选择性地进入并滞留于肝癌组织中的特性,这样不仅能够起到选择性栓塞作用,而且能将碘油作为一种非抗体类载体将大量化疗药物带入肝癌组织中,起到高浓度持续化疗的作用。主要原理碘化油为脂质性物质,在正常肝组织内可逐渐变成小颗粒,被kupffer细胞吞噬,为淋巴

3、组织清除,时间较快大约为2周。主要原理癌组织碘油沉积的原因:肝癌组织血运丰富、血流量大,血管走行迂曲,管壁缺乏弹力层,无神经支配,血管形态结构异常,血管通透性增高;碘油本身的粘滞度大不易被血流冲散,易沉积。——易滞留癌组织缺乏完整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系统。——不易被清除主要原理研究认为碘油在肝癌灶内呈明显的稳定的高密度影一般时间在3周左右。☻主要原理并认为最佳的行碘油CT检出时间为介入治疗后4周。组织病理学TACE后癌组织病理学阶段:1个月:凝固性坏死;血管内膜增厚,管腔闭塞。1~3个月:坏死更广泛,中性粒细胞浸润,少量肉芽组织增生。3~6个月:呈无结构改变,增

4、生的肉芽组织、纤维瘢痕在多数肿瘤周围形成较厚的包膜。6个月以后:纤维瘢痕化,可出现钙化及骨化。栓塞后20个月以上玻璃样变。☻评价依据多螺旋CT可以对介入治疗后肿瘤大小及肿瘤内碘油沉积情况进行观察,通过分析肿瘤内碘油的沉积情况(沉积的范围、分布、形态)以及肿瘤大小的变化判定介入治疗的效果。CT还可以发现术前CT扫描未发现的子灶。TACE后碘油分布形态分型Jinno分型及Maki分型等等中国学者……理论基础HCC为HA及PV双重供血,中心往往为HA供血,交界区由PV供血,介入治疗后更是这样。当HA栓塞后,中央部供血阻断,边缘仍有PV供血,而且PV被认为是肿瘤的引流静脉,

5、这些特点对HA栓塞后肿瘤的残存、继续发展和肝内转移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肝癌介入后增大、复发主要发生于肿瘤的边缘部。所以,复查CT应以观察栓塞后肿瘤边缘为主,复发的主要表现为肿瘤的边缘部局部增大。国内学者根据肝癌灶周边部碘油潴留形态,将栓塞术后肿瘤整个周边的碘油分布分为四型:密整型、稀糙型、缺损型和混合型。常规窗口技术:窗宽100~150;窗位50~70。扩大窗口技术:窗宽1500~2500;窗位500~700。密整型:碘油潴留密度均匀,边缘完整,呈完全沉积。缺损型:在肿瘤局部碘油缺如,表现为低密度值,碘油沉积区同密整型。(环型:碘油呈环型分布,中央或偏一侧为极低密

6、度区。)稀糙型:碘油在肿瘤内分布不均匀,呈斑片样、点状或无分布,碘油潴留稀少且边界毛糙不整。CT在子灶检出方面的意义碘油能进人术前或超声检查未发现的<10mm的癌灶;也有文献报道可以在3mm左右病灶内见到碘油沉积,因此应用碘油可以发现小的子灶,并可观察其对子灶的治疗情况如子灶的缩小、消失或增多等。一组15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研究表明,在肝癌TACE后CT扫描均发现主瘤周围及其它肝叶有多个(4~10个)子灶,而放弃了手术治疗。结论经TACE后肿瘤内碘油沉积密集、而且边缘完整的部位,病理检查显示无存活的癌细胞,几乎不出现复发。结论经TACE后肿瘤内碘油沉积表现为稀糙型和缺损

7、型者,病理上显示缺乏碘油部位有较多存活的癌细胞,复发率极高,且复发时间较早。结论与栓塞前比较,栓塞后CT显示肝内其它部位新出现的碘油沉积灶,提示为栓塞前漏诊子灶或新出现的子灶。文献《肝癌栓塞后碘油沉积形态与疗效关系的研究》摘要:动态观察45例肝癌经1~3次肝动脉栓塞术后碘油沉积情况并分析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栓塞1个月后碘油沉积情况和形态与疗效有明显的相关性。2(er)次栓塞后的碘油表现更能确切反映肿瘤内碘油沉积形态。密整型和环型疗效最好,重复栓塞可使肿瘤进一步缩小。缺损型疗效次之,2(er)次栓塞非常重要,有望转为密整型提高疗效。但稀糙型重复栓塞仍未显治疗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