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ID:42667089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9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选用优质高产的朵交水稻新组合,目前生产上已筛选出的强于汕优63的组合有II优航一号,II优明86汕优明86等。二、适时早播、早栽,延长营养生长期,提高水稻全生育期(主要为本田生育期)的太阳辐射总量,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形成多穗大穗的产量结构。播插适期由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一般为当地早稻的播、插期。三、培育适龄壮秧方式有旱育秧、抛秧和湿润秧,不论采用那种育秧方式,均应稀播种,下足基肥。其标准播种量和施肥量分別是:旱育秧每m2播种子30g,施水稻专用肥30g,秧龄25—30天;抛秧每穴播种子1—2粒每m2施水稻专用肥5g混于育秧泥中,秧龄25天左右;湿润秧每m2播种子20g,

2、水稻专用肥30g,秧龄30天左右。抛秧二叶包心期,旱育秧、湿润秧四叶期分别釆用300单位和600单位多效哇溶液喷施1次秧苗,提高秧苗分孽数,促进秧苗矮壮。湿润秧喷施前必须排干秧田积水。四、适当密植。为保证头季、再生季二季高产,必须插足基本从数,一般要求亩插2.0万从左右,抛秧可适当稀些。五、合理施足本田各次肥料。本田期头季稻N、P、K肥料有效养份需求总量分别为15kg:6kg:15kg(不同肥力稻FH可适当调整)基、麋、穗肥比例分别为N5:2:3,P6:4:0,K2:4:4。再生季促芽肥以N肥为主,辅以少量K肥,头季稻齐穗后20天亩施纯NIOkg,折合尿素22kg左右,亩施K

3、肥2—3kg,折合氯化钾5kg左右。发苗肥为头季稻割后1-2天施,亩施纯NIOkg,折合尿素4.5kg左右。六、垄畦栽,科学管水。为方便水管,促进稻苗根系生长发育,保证头季稻生长后期青枝腊秆,提高再生芽的萌发率,再生稻超高产栽培采用垄畦栽形式。耕层较深,排水不便的山段以垄栽为主,垄宽30cm高30cm,沟宽20cm,垄上插稻苗2株,株距13cm。耕层较浅,排灌方便的田段以畦栽为主,畦宽l・8m左右,畦高20cm,沟宽20cm,每畦横插10丛,株距16.67cm。头季稻水管原则是薄水插秧或现浆抛栽(畦栽),浅水促葉,插后25天左右烤田控苗,烤田持续15—20天,待土壤见白或稻苗

4、略见退黄时复水,并保持干干湿湿至幼穗分化。幼穗二期左右施穗肥,施时保留薄水,施后自然落干,于湿交替至破口期。抽穗扬花期灌寸水(遇高温应灌深水)护花。扬花授粉结束后以下湿交替管水,保根壮秆促灌浆。施促芽肥时灌薄水,施后自然落干主收割。头季稻割后灌薄水追施发苗肥,施后落干,干湿交替至抽穗,抽穗后薄水灌溉15天,乳熟后干湿交替管水,成熟前7天排水落干至收成。七、高留稻茬。用于再生稻超高产栽培的杂交水稻所组会普遍具有顶芽生理优势,倒二倒三芽位的腋芽萌发率较高,构成再生穗和再生产量的70—80%o头季稻收割留高茬可尽可能多地保留上位优势芽和稻茬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可有效地提高再生季产量。

5、留茬高度为株高的1/3,—般为40—50cmo八、病虫害防治与根外追肥。再生稻病虫防治同一般杂交水稻相似,但各项防治指标更低,防治措施要求更为严格•主要病虫害有苗瘟、叶瘟、纹枯病、二化螟、大螟、卷叶螟、稻飞虱等。防治农药有三环呼、井岗霉素、叶青霜、杀虫双、扑虱灵等。防治适期为苗期,分篥盛期、幼穗分化期、始穗期、再生季发苗期、始穗期六个关健时期。根外追肥可结合病虫防治同时进行。主要时期为头季、再生季始穗期,追施肥料主要为磷酸二氢钾、大肥王等适合根外追施的叶面肥,肥料浓度掌握在2%。以内,叶色偏淡的田段可适当加少量尿素。为使再生季抽穗整齐,可在其抽穗40—60%吋,每亩另加“九二

6、O”2g喷施1次,以促进其齐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