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对学生写作水平影响

日记对学生写作水平影响

ID:42669472

大小:18.7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9

日记对学生写作水平影响_第1页
日记对学生写作水平影响_第2页
日记对学生写作水平影响_第3页
日记对学生写作水平影响_第4页
日记对学生写作水平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日记对学生写作水平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转载》浅谈微型日记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一、消除惧怕心理,激发写作兴趣虽然已有了两三年的习作体验,但是怕写作文仍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原因在哪呢?我们先看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有关“习作”部分的部分表述:“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对照这段表述及结合教学实际,我们不难发现原因在于1、不明白写作目的。2、缺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不能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写作素材。要想改变学生的现状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抓手”,

2、日记不失为一种好形式,与教师统一内容的“片段”练习相比,日记的表达内容宽泛且能从根本上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确是自我的需要。但为什么又冠以“微型”二字呢?首先是降低选材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既可以尽情地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对自己的认识,又可以抓住一天中难忘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瞬间、一个闪念、一点发现、一点感悟、一点收获等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去写,学生易于动笔并让学生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领会到“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我们对美的发现。”逐渐增强写作的信心。其次是降低表达的难度,因内容的相对单纯,学生对内容的组织、安排也容易

3、了许多;因内容是真实的,本身就符合生活的逻辑,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大多流畅、生动,易于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进而又转化为继续习作的动力。第三是降低习作教学的难度。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生命个体,家庭背景不同,生活阅历不同、思想认识不同、知识基础不同……通过“微型日记”,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并利用“微型日记”这块阵地,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将习作教学的难点分解为更细小的点加以练习。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快些,老师教起来就容易些,也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教”的积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不仅在认

4、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教师与学生,尤其是学生,当他们在“微型日记”的写作中不断获得自我肯定的体验时,才会对习作产生真正的兴趣。二、顺应心理特点,培养观察习惯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定势。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汉书.贾谊传)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英国.萨克雷)好的观察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习作甚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小学高年段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力仍较差,知觉的无意性与情绪性比较明显,因此,认识事物的

5、自觉性与敏感性往往不强,持久性也较差。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好新奇,好活动,好胜心强,富于幻想。根据学生这样的特点,我们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发学生的观察动机,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定格画面”在学生的周围,“美”如繁星闪闪烁烁并不缺乏,缺乏的是学生的留心观察。起初,老师首先要做有心人,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美的瞬间“定格”。如有一次做作业时,班上突然有一位同学流鼻血,这位同学一边仰着头,一边用手在书包里摸索着找纸。坐在他后面的同学看见了,急忙下位帮他找纸,找到纸后还将纸拧成圆柱形给流鼻血的同学塞上。老师马上“定格”这一画面,让大家都来观察,重点观察两位

6、同学不同的动作、神态及语言。结果那天同学们的微型日记写得出乎意料的好。其次,学生做有心人,每天放学前交流各自头脑中定格的画面,彼此激发,互相丰富。“设计场景”生活中随机、偶发的“美的瞬间”固然多,但也不能缺乏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场景”设计。因为只有在一次次观察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观察习惯。场景的设计亦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由易到难地安排。可先观察“静物类”,如文具、玩具、自然界里的花草树木等。“静物”便于学生反复观察,便于教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其次可观察“活动类”场景。在打篮球、踢足球、转呼啦圈、踢毽子等学生喜爱的活动中观察。请看学生写的一个片

7、段:……陈阵带球来到对方禁区,闪电般地绕过王牌后卫胡智贤,把腿弯成“七”字形,脸涨得通红通红的,一个凌空抽射,球像离弦的箭一样直向对方大门飞去。球打在了门柱上,陈阵一脚补射进了。可是,说时迟那时快,对方守门员一脚大踢,球飞得老高老高。陈阵用胸脯一挡,球便落了下来,在地上弹了两下子,他又情不自禁地一脚大猛射,由于远了点,球到门前已经软弱无力了……“活动类”相比于“静物类”场景的观察,难度要大得多,但从以上一组精彩、流畅的片段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活动类”场景却更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学生对活动的乐此不疲,也会直接迁移到对“活动类”场景观察的乐

8、此不疲。孔子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经常创设富有新意的“活动类”“静物类”场景,对学生观察习惯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榜样激励”小学生年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