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证计划和措施

质量保证计划和措施

ID:42672842

大小:398.3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9-19

质量保证计划和措施_第1页
质量保证计划和措施_第2页
质量保证计划和措施_第3页
质量保证计划和措施_第4页
质量保证计划和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质量保证计划和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淅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及综合用房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方案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方案编制单位:河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审批:编制日期:第56页淅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及综合用房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方案引   言本《质量保证计划和质量保证措施》(以下简称“本计划”)是针对淅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及综合用房工程特点进行质量策划而编写的书面文件,旨在依据国家标准GB/T19002-1994idtISO9002:1994质量保证模式,分别从20个要素出发,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加以宏观控制,以期质量和工期目标的实现。第56页淅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及综合

2、用房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方案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保淅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及综合用房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以下简称“本计划”)。1.2本计划适用于淅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及综合用房工程项目。2.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2.1中华人民共和国GB/T6583-1994idt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2.2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9002-1994idtISO9002:19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2.3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905-1996idtISO100

3、5:1995《质量管理――质量计划指南》。2.4《淅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及综合用房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2.5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2.6《淅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及综合用房总承包合同》。第56页淅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及综合用房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方案3.术语和定义3.1采用GB/T6583-1994idtISO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的定义及下列定义:3.2合同——以任何方式传递的供方与顾客间协商一致的要求。3.3项目——由一系列具有开始和结束日期的经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组成的,致力于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

4、并包括时间、价格和资源制约因素的唯一过程。3.4见证试验——有顾客代表或第三方在场的情况下,对产品进行的试验。3.5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注: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设备、设施、技术和方法。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注:(1)在很多情况下,程序可形成文件(如质量体系程序)。(2)程序形成文件时,通常称之为“书面程序”或“文件化程序”。(3)书面或文件化程序中通常包括活动的目的和范围,做什么和谁来做,何时、何地和如何做,应使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3.7产品——活动或过程的结果。注

5、:(1)产品可包括服务、硬件、流程材料、软件或它们的组合。第56页淅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及综合用房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方案(2)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或概念)或是它们的组合。(3)产品可以是预期的(如提供给顾客)或非预期的(如污染或不愿有的后果)。3.8服务——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接触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注:(1)在供方与顾客的接触中,供方或顾客可表现为人员或设备。(2)在供方与顾客的接触中,顾客的活动对服务提供可能是必不可少的。(3)有形产品的提供或使用可构成服务提供的一个

6、部分。(4)服务可与有形产品的制造和提供相联系。3.9质量策划——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注:质量策划包括:(1)产品策划,对质量特性进行识别、分类和比较,并建立其目标、质量要求和约束条件。(2)管理和作业策划:为实现质量体系进行准备,包括组织和安排。(3)编制质量计划和作出质量改进的规定。3.10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注:第56页淅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及综合用房质量保证措施和创优方案(1)质量体系的内容应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2)一个组织的质量体系主要是为满足该组织内部管

7、理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比特定顾客的要求广泛,顾客仅仅评价质量体系中的有关部分。(3)为了合同或强制性质量评价的目的,可要求对已确定的质量体系要素的实施进行证实。质量计划——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文件。注:质量计划通常参照质量手册适用于特定情况的有关部分。根据质量计划的范围,可以使用限定词,如“质量保证计划”,“质量管理计划”。3.12可追溯性——根据记载的标识,追踪实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的能力。注:(1)术语“可追溯性”可能有下列三种主要含义之一:a)就产品而言,它可能涉及——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

8、;——产品形成过程的历史;——交付后产品的分布和场所。b)就校准而言,是指测量设备与国家或国际标准、基准、基本物理常数或标准物质的联系。第56页淅川县公安局业务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