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综述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综述

ID:42673356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9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综述_第1页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综述_第2页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综述_第3页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综述_第4页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综述摘要:引言一、高校科研团队根据国内学者们的研究,团队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而高校科研团队正是不同类型团队中的一种。高校科研团队是基于高等院校的坏境背景下形成的,李晨光等(2003)把高校科研团队定义为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以高校科研人员为主组成的群体。金辉(2009)更加精炼地提出高校科研团队是以实现某一科研领域的前瞻性研究为目标,技能互补,角色相依,责任共担的科研人员组成的正式群体。上述李晨光等学者对高校科研团队

2、的定义比较具有代表性,在对该领域的研究中,许多学者直接引用此概念,如纪延光等(2004),雷桂荣(2010),吴金华(2012),也有学者略作修改嵌入在自己的研丸情景中,如万文涛等(2006)强调科研团队的生成条件,认为科研团队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由科研人员自组织“生成”的,是科研人员合作博弃的产物等。结合上述学者们的研完,高校科研团队是指在高校内部组建的,具有明确的研完方向和科研目标;拥有科研活动项目的领导者;团队内科研人员大多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与工作相互承担责任的群体。二、关于知识共享内涵的发展状况彼德•德

3、鲁克作为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概念的学者1988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新型组织的出现》的论文。指出在经历了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命令一支配型组织后,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组织将进入新的形态:由专家小组构成的知识型企业,知识成为关键性的经济资源和支配因素,也许是唯一的比较优势的来源。表明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管理的新时代。Nonaka(野中郁次郎)和Takeuchi(1995)对从知识转化的角度对知识的内涵进行了研究,认为知识共享是个体与组织之间、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外化、内化、综合化

4、和社会化实现知识在组织内的交换和普及。保罗・S・迈耶斯(1997)详细介绍了适合于知识共享的组织系统的设计方案。以此开始,专家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对知识共享展开研究,研究领域从企业不断扩大到政府、教育等社会组织。有关知识共享的研究逐渐成为知识管理的重点。Senge(1997)认为知识共享是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学习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Wijnhoven(1998)认为知识共享是知识转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持有者与知识需求者之间相互分享所拥有的知识,这种分享以信息为媒介。Prusak和

5、Davenport(1998)认为,组织内部存在知识市场,知识市场是知识转移的主要途径,因此知识共享就是组织内部的知识参与市场的过程,与一般的商品类似,在知识市场中,同样存在买卖主体,买卖双方在知识转移中满足各自所需。Hendrik(1999)认为知识是特殊资源,由于其内隐性而不能自由分享,知识的接受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才能正确理解和吸收只是提供者的知识。知识共享的两大主体相互沟通,完成知识提供者的知识外化和知识接收者的知识内化。Dickson和Eriksson(2000)认为知识共享包含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新知识由

6、于不同的过程而被创造出来。Koskinen(2003)认为网络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知识共享。闫芬、陈国权(2002)认为知识共享是未来组织为了适应高速变化的经济坏境而必须采取的战略措施。王颖和秦江萍(2002)指出,知识具有不同层次,如个体知识和组织知识。个体知识为组织知识提供丰富的來源,组织知识由个体知识转化而來,组织知识要想发挥作用必须经过个人的消化和吸收。杨溢(2003)指出知识共享就是泛指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从而使知识从个体拥有转变为群体拥有。单雪韩(2003)认为知识共享过程就是知识拥有者的知识外化行

7、为和知识获取者的知识内化行为。赵静(2003)认为共亨知识是知识共享的前提,知识共享是进行知识管理必须达到的一个状态。三、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研究现状鉴于越來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结构,蒋跃进等(2004)提出团队的核心能力在于能够实现知识共享,认为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与官僚层级制组织相比更有利于知识共享。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团队知识共享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团队知识管理的三个误区,并提出了团队知识形成的三种机制和途径:事前学习、事屮学习和外部学习。魏江、王艳(2004)认为知识共享是个体知识和组织知识不

8、断相互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组织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同时,个体隐性知识不断转化为显性知识的知识外溢和扩散过程。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共享的内涵就是指员工个人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各种沟通交流形式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的知识财富的过程。林东清(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