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ID:42692791

大小:237.0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0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文科〉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笫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考试结朿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2、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期的分封制D.西周末年王室衰微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3.《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

3、地位却有天壤之別。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形成B.宗法制的影响C.个人素质的差异D.封建家长的喜好4.《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知西周时期A.推行嫡长子继承制C.经济繁荣交通发达B.实行森严的等级制D.形成皇权专制制度1.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D.推

4、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2.《国史十六讲》认为:西周时期,庶民(一般民众)只知效忠于“家”(诸侯),而不知效忠于“国”(天子)。这一现象A.促使西周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君主专制C.导致诸侯割据D.促成秦朝统一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D.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止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

5、不能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4.《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5.《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设立A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D.推

6、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6.秦朝“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三公九卿制加强了皇帝的统治B.长城的修发建有利于抵御外敌C.土地私有制奠定了政权的经济基础D.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贵族分封制7.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収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1.秦朝“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三公九卿制加强了皇帝的统治B.长城的修发建有利于抵御外敌C.土地私有制奠定了

7、政权的经济基础D.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贵族分封制2.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収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B.增强地方权力D.打破世袭特权A.巩固分封制C.加强中央集权12.下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西汉的郡国并行制D.元朝的行省制13.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舜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B.分封制

8、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14.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工部B.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