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文献通论

美术文献通论

ID:42697414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0

美术文献通论_第1页
美术文献通论_第2页
美术文献通论_第3页
美术文献通论_第4页
美术文献通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术文献通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术文献通论课时安排:6次,每次3课时第一次:文献的定义文献学的定义文献学的主要内容艺术、美术的古今范畴美术文献的主要内容第二次:目录学概要体现在古今目录中的中国文献的类别美术文献的查找第三次:版本学概要美术文献的版本问题辑佚的概念辑佚在书画文献整理中的作用第四次:校刊、考证和辨伪作品的辨伪和论著的辨伪史实的考证词语的训诂第五次:古代书画论著的体裁、体例书画理论的语言表达方式第六次:美术文献知识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第一讲1、文献文——纹理、花纹。《易、系辞》:“物相杂,故曰文。”文字、文辞。《孟子、万章上》“故说

2、诗者不以文害辞。”也做动词,指撰述。陈抟《太一宫记》:“帝亲文其碑,以彰神异。”献——祭品,《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进献、进奉。呈现、显露。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贤者的言论。有价值的图书、文物。文献——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多闻、熟悉掌故的人。《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杨维桢《送僧归日本》:“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凡叙事

3、,则本之以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徵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去当时巨僚之奏议,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后来,文献单指历史文献。文献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它记录着人类从事社会实践的全部史实和经验,并为后世获得知识发展科学文化提供条件。现代对文献的概念:凡用文字写成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文献(文字为主,符号、图像为辅)西方的do

4、cument(文件、公文、证件)与“文献”并不完全同义。通常所说的古代文献,或古典文献,一般指清末以前的文献。民国以后的都可以称现代文献。“当代文献”往往是指与目前在世的人物、近期发生的事物相关的文献。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学科上将文献分为历史文献、语言文献、艺术文献、法律文献、医学文献、宗教文献等等,而从资料来源上又可分为出土文献、地方文献等,它们都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进一步细分。每一种学科领域的文献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与范围,在艺术范围内,文献则指具有某种学术价值的专著、论文及有关档案材料,同时也包括具有历史价值和典范性

5、的、包含一定文字内容的艺术品。前者属印刷文献(手稿亦归于此类),后者是实物文献。严格地说,实物文献上面的文字才能称为文献,但这类文献与实物通常是不可分离的。完全的艺术品实物可能是文物,印刷文献也可以是文物,因此对传统文献来说,文物的概念比文献大,文献可能是文物,而文物包括了文献之外更多的东西;而对较近的文献来说,文献就不一定都称得上文物了。2、文献学文献学是关于文献研究和整理以及文献利用的一门学问,包括文献的特点、整理方法,文献学的历史、相关理论,文献的检索和利用等。即文献的“体、法、史、论、用”。体——包括载体、

6、体裁、体例载体,起着保护、传播、发展文化之作用。甲骨:1899年发现,至1984年15万片,可识字1千以上。青铜器:传世与出土的1万件以上,有字者近5千件,可识字约2千。竹木简:先后出土5万枚以上,“著于竹帛谓之书”,简策与帛,是汉以前书籍文件的主要形式。马王堆帛书有12万字。帛、纸竹简和木牍编成“册”,才是“书籍”的最早的形态。但是,这样的书制作、书写不容易,阅读也不容易。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竹简公文重达120斤(秦制)。西汉武帝时,东方朔给皇帝写一封信,用了三千根竹简,需要两位武士才能勉强抬起,而汉武帝读这封

7、信花了两个月时间。如果以每片竹简20字计,东方朔的信应该有6万字,这么长的信实在是少见的,因此,传说或许有点夸张。但就算1千字的信或文件,也要削50片简,加上编联书写,也够麻烦了。怪不得古代动辄要用车来搬运书籍。和简牍同时使用的另一种记录材料,是缣帛,也简称帛,有的地方叫缯。这是一种薄的丝织品,其作用即为书写而非为制衣。缣帛易书写,重量轻,往往一部书就能在一卷缣帛上写完,而绘画也可以在面积较大的缣帛上完成。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战国策》以及反映墓主生前生活和“升天”后场景的帛画等珍贵文献,子弹库遗址还

8、出土了图文并茂的所谓战国缯书。这些文物的数量虽远远不能和简牍相比,但也让我们看到了战国、秦汉时人们另一种书写方式。缣帛不像竹简分成平均大小的长片,可以依片书写,容易做到大小划一,行距整齐;在缣帛上常常可以看到画出的“乌丝栏”,有了这些距离平均的线条,书写就如同在简策上能够做到大致整齐。事实上,缣帛在秦汉时并不是一种普通人都用得起的文字书写载体,而凡是用缣帛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