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ID:42703676

大小:223.42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9-20

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1页
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2页
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3页
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4页
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1

2、独立自主,灵活多变——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1.背景(1)两大阵营严重对立。(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2.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成就(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2)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3)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易误辨析]“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

3、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2)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意义25①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②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日内瓦会议(1)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2)时间:1954年。(3)主要成果: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4)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向全世界宣告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251.万隆会议(1)召开:1955年,在

4、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2)成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3)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背景(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3.意义: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四、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1.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美苏争霸激烈,中苏关系恶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和愿望。(2)经过: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

5、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年初,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2.中日建交(1)背景:中国重返联合国和尼克松访华后,日本朝野各界强烈要求早日恢复中日邦交。(2)经过: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3)意义: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教材补遗]中美三个联合公报1.“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分别指1972年2月28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上海公报》)、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6、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2.美国在三个联合公报中均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美两国关于两国关系以及我25国台湾问题的重要历史文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政治基础。[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25[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史料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外交方针。①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史料二②

7、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问题]结合史料一、二,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解读]25(1)史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提出。①说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提出的依据。(2)史料二说明了我国外交的基本理念。②突出表明我国外交淡化了意识形态,尊重不同社会制度,以国家利益为重。[试答]它突破了“三大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素养3—历史解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

8、点(1)平等性: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3)结盟性:“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