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水稻)

双季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水稻)

ID:42705256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0

双季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水稻)_第1页
双季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水稻)_第2页
双季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水稻)_第3页
双季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水稻)_第4页
双季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水稻)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季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水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双季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水稻)1!我国南北稻区生态条件不一,单季稻、双季稻抛秧高产技术都要因地制宜地应用。总的技术要求是:选好优质高产品种;育足齐整健壮苗,抛足基本苗,促进早发控苗蜂,提高成穗攻重穗。(一)双季稻优质品种(组合)搭配模式的筛选及示范1997年,通过9种优质高产兼顾早晚稻品种(组合)搭配模式对比试验结果,筛选出优质早粘嘉早935,搭配特早熟晚粳丙93-390,翻秋早杂交稻k优402和早釉嘉早935等3种(组合)搭配模式,每公顷产量超15吨粮,分别为吨、吨和吨,每公顷比双季手栽稻对照增收元、元和元,实现了双季优质品种(组合)搭配高产高效目标。其主要原因是选

2、用了优质高产兼顾的早釉嘉早935,并采用相应配套栽培技术。1998年,对1997年每公顷超15吨粮的3种品种(组合)搭配模式,建立了高产示范方和攻关田。结果公顷示范方,每公顷平均产量吨,比同等管理条件下的手栽对照田平均增产吨。其中公顷攻关田,经专家双季同田验收结果,每公顷平均产量达吨,比手栽对照田增产%。产量构成因素:早稻平均有效穗穗每平方米,每穗实粒粒,结实率75%,千粒重克;晚稻平均有效穗穗每平方米,每穗实粒粒,结实率%,千粒重克。另外,统计表明,每公顷抛秧田比手栽对照田可节省秧田60%〜70%,因此可增加早、晚稻播种面积而增加产豊每公顷节省用种量30〜45千克,

3、节省用工45〜60个。由于节本增产,每公顷纯收入增加1995〜元,增值幅度达%〜%,受到稻区农民,尤其是种稻承包大户的欢迎。(二)抛秧配套栽培技术1.选用优质高产兼顾型品种(组合)各点早稻选用嘉早935,嘉育948,中丝2号;晚稻选用丙93-390,两94-54,浙95-133,丙97-408,翻秋种植的k优402和嘉早935。这些品种(组合)进行早、晚稻双季搭配,除了产量高、熟期适宜之外,抗性较好,米质较优。至于其他地区,目前生产上用的优质早稻品种均可采用,晚季则应选择品质优、熟期早、抗性好的当地审定品种。2.根据早晚稻搭配品种(组合)的适宜接茬期,决定播、抛日期从

4、双季高产出发,要求早稻在7月22〜23日成熟,以便7月25日左右抛栽晚稻。为此,把早稻播种期安排在3月底前后,抛秧期在4月19〜24日,秧龄20〜25天。由于1998年早稻成熟期较预期提早3〜7天,7月15〜21日均已成熟,这不仅使早稻收割后有较充裕时间进行精细耕整和除草,而且晩稻由于提前抛秧种植而缩短秧龄,提高了秧苗素质。当然各地实际安排播抛期时,还要考虑常年气候变化规律。3.重视培育早、晚稻龄短质好的秧苗种子在前处理中,用比重的泥水或盐水精选出饱满谷粒,并实行统一催芽,使发芽率达到95%以上,为高成苗率打好基础。塑盘播种量按秧龄来定,早稻平均穴播、3粒芽谷,杂交稻

5、2粒芽谷,粳稻3粒芽谷。早、晚稻塑盘秧采用湿播旱育方式,早稻搭拱架覆塑膜保温,晚稻多用麦秆、稻草或遮阳网搭架覆盖,避免高温强照或阵雨冲刷,使出苗整齐,成苗率达到90%以上。秧龄,绿肥田早稻掌握在25天,春粮田30天,晚季特早熟晚晚粳、翻秋种植的早釉和早杂25〜30天。秧田水分管理:幼苗期做到保湿出苗,3叶期开始排干秧沟水,以旱育为主,苗叶不卷不灌水上秧板。机抛秧苗叶龄为〜叶,苗高12〜15厘米,易于抛撒操作,且立苗生长良好。1.抛秧本田平整、泥糊、无杂草抛秧田现耕现秒,平整泥土后按3〜4米(手抛)和6〜8米(机抛)宽起沟做畦,清除杂草残茬,稱平,保持泥土软糊无水层,以

6、利于带土坨的秧苗根系入土1〜2厘米深,以减少斜躺苗率,促使扎根和早分菓。为了减少早稻脱落谷粒在晚稻抛秧田内发芽生长的数量,采取了在早稻收割后深翻灭茬埋谷,并灌水浸泡2天,利用高温烫死田面谷芽,然后在浅水状态下进行耙秒的措施,减少了釉粳混杂。对于发生倒伏的个别早稻抛秧田,采取人工收割方法,并把脱粒后的稻草搬出田外,减少了残谷在田面发芽长苗。2.把握好苗、穗动态发展数量关一般绿肥田或闲冬田早稻,每平方米抛栽〜60丛为宜,以每丛平均3株苗计算,需匀抛、抛足〜180株基本苗;春粮田早稻和晚稻抛60〜丛,180〜195株基本苗。在肥水合理运筹配合下,茎葉数最高达到每平方米600

7、株左右,成穗率75%〜80%,有效穗达450穗上下。1.合理运筹肥料,形成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不早衰的“早发缓降”群体发展态势抛秧稻分葉节位低,在示范、攻关田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基肥又较充足的情况下,容易早发。若分葉盛期肥水过头,会出现前期群体过大,中期群体质量差,后期成穗率低,穗型小,易发生根倒现象。因此,各点都适当控制了分葉盛期的氮肥施用量。在每公顷施氮素总量150〜180千克的情况下,施有机肥吨作基肥,碳酸氢鞍和过磷酸钙各375千克、氯化钾75千克作面肥;抛秧后4〜7天,每公顷施尿素113〜150千克和氯化钾75〜120千克作追肥,并拌人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