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ID:42705864

大小:280.88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9-20

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1页
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2页
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3页
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4页
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7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25一、工作重点的转移考点1

2、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知识整合·厘清史实]251.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3)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3.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

3、转折。(2)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二、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1)背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过程: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包产到户”责任制的推广,人民公社体制也在全国逐步废除。(3)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51.城市(1)依据:1984年中共十

4、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4)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开辟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

5、放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251.开放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面结合。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史料一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的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

6、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史料二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史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强调了农村改革的迫切性,也说明了农村改革符合25中国的国情和实际。(1)史料二中“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说明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2)史料三中“某些尝试”主要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农业的痕迹”指人民公社下的集体生产。[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

8、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试解:25【提示】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中率先“尝试”变革的“中国最贫困的省份”有哪些。这种变革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有何重大历史意义?试解:【提示】省份:安徽、四川。问题:针对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探究2新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史料一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

9、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据《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史料二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摘编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史料解读]25(1)史料一反映了对外开放的过程,史料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对外开放的地点和范围。(2)史料二反映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