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

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

ID:42708014

大小:157.3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20

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_第1页
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_第2页
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_第3页
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_第4页
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包头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规划(2013—2020年)(征求意见稿)包头市农牧业局(2013年10月)为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指导全市现代农牧业发展,编制本规划。一、优势条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我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区和呼包银榆经济区,是呼包鄂金三角核心区,面对呼包鄂城市群、京津城市群乃至全国市场;紧临周边盟市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重要的原料补充;铁路、公路、航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北临蒙古国,

2、拥有边境公路口岸,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提供的便利的交通条件。2、城市带动优势。我市200多万城镇人口为农畜产品销售提供了需求巨大、运输便捷的市场;工业城市的财政实力雄厚,为加大农牧业投入提供了基础条件;农牧业人口仅有51万人,仅占全市总人口的19%,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的压力较小。-20-3、人均资源优势。我市人均占有耕地12亩,位列12个盟市第2位;人均水浇地3.8亩,列第4位。人均拥有牲畜6.6头只,列第8位。虽然我市农牧业总量小,农牧业人口相对较少,但人均占有耕地资源较多,发

3、展现代农牧业具有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发展高效舍饲畜牧业前景广阔。4、产品加工优势。我市拥有一批设备先进、加工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能力逐年稳步提高,保持自治区领先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18家。形成年加工马铃薯4万吨、羊110万只、羊绒3000吨,日加工生鲜乳500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包括乳制品、肉类、粮油等11大类、200多个品种。农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达到50%。5、市场流通优势。我市初步形成了农畜产品营销体系。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达到33家。全市现有各类蔬菜等市场20个

4、,已形成以友谊、远大两个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主体,以产地批发市场为基础,以超市、农贸市场等为销售平台的市场流通体系。正在抓紧建设润恒、驼龙2个大型农畜产品交易市场,润恒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全市建成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9个,130名马铃薯经纪人遍布全国。羊肉通过小尾羊等“群羊”企业收购、本地市场销售和外调调剂等,供不应求;牛奶全部由企业收购。6、产业体系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20-蔬菜具有区位、技术和市场优势;马铃薯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商品

5、薯实现产、销、加、储一体化,种薯实现“北繁南种”;小肥羊、小尾羊总部设在我市,蒙牛、伊利在我市投资办厂,形成“群羊”品牌,奶牛饲养规模、单产水平居自治区前列。三主粮燕麦米系列、圣鹿源鹿产品系列、东宝蛋白粉、龙驹奶酒等特色农畜产品品牌畅销南方市场。7、品牌优势。农畜产品加工行业注册商标达到523个,其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8个,自治区著名商标34个,包头市知名商标26个。全市认证“三品一标”(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畜产品163个。其中,无公害产品140个,绿色产品19个,有机产品4个。全市

6、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13.4万亩,无公害肉羊65万只,无公害羊肉1200吨,有机羊肉350吨,有机奶2800吨。(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依然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全市水浇地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1/3。山北地区有效灌溉面积只占种植面积的20%,山南地区农作物大水漫灌面积达到100万亩左右;达茂旗禁牧后,虽然草原重度“三化”面积由23%减少到10%,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明显好转,但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二是产业发展方式相对滞后,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

7、射带动作用有限,蔬菜、马铃薯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率不足10%;组织化、专业化水平低,-20-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能力弱,一产业从业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谁来种地、谁来养畜”的问题急需解决。三是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滞后。市县两级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财政差额补贴体制以及缺乏人员、编制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机构不健全、监管手段缺乏和软、硬件建设相对滞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低,“三品一标”产品产量小、成本高

8、、效益低,经营主体认识程度和积极性不高。四是农牧业投入仍然不足,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虽然市级财政对农牧业的投入不断增长,但与工业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不相适应。同时,部分旗县区由于财政实力等原因,上级项目匹配资金难以落实到位。从纵向自身发展相比,全市农牧业经济发展迅速;但从横向与二、三产业发展相比,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第一产业基础地位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发展原则和发展定位(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工作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