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

ID:42719407

大小:353.06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9-2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十二单元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8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考点1

2、大国重器——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两弹一星”和“神舟”五号1.“两弹一星”(1)概念:是指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2)目的:打破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3)成就①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6年,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③中国先后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实现核能的和平利用。④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⑤1975年,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

3、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易误辨析]“两弹一星”的内涵“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和氢弹,原子弹是一种核裂变型原子武器,氢弹是一种威力更为强大的核聚变型原子武器。2.“神舟”五号——载人航天(1)1992年,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31(1)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航天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突破

4、性进展。二、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1.成就(1)20世纪50年代先后制成小型和大型电子管计算机。(2)70年代,中国相继研制成功每秒百万次以上的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3)90年代以后,中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4)2001年7月,中国研制成功“千兆以太网交换机”。311.意义:对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三、袁隆平和杂交水稻1.袁隆平:世界著名的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带头人。3.影响(1)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袁隆平提出的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

5、育种的历史性突破。(3)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轻巧识记]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史料一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①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毛泽东史料二②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③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

6、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问题]2.成就:1973年育成“南优2号”杂交水稻。3131(1)根据史料一,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分析中国政府作出自主研制“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目的。31(1)根据史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解读](1)史料一中①说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2)史料二反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7、成功发射的政治意义。史料二中的省略号将史料二分为两层意思,②③分别介绍了卫星发射成功的国内和国际意义。[试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以及美苏等国的核讹诈。因此,中国制定“两弹一星”战略主要目的是保卫国家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并为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2)时代特征: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重要影响: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素养3—历史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政策的制定1

8、.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主要开展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新兴技术等的研究。2.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1956年,我国组织一批科学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1963年,我国制订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了人造卫星的研制。3.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各地相继建立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4.“文化大

9、革命”结束后不久,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5.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科技事业迎来春天。6.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7.1988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该论断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