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基础知识---熊时升版

综合基础知识---熊时升版

ID:42736933

大小:13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20

综合基础知识---熊时升版_第1页
综合基础知识---熊时升版_第2页
综合基础知识---熊时升版_第3页
综合基础知识---熊时升版_第4页
综合基础知识---熊时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合基础知识---熊时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篇政治理论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2、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所创立和发展起来的。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5、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6、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

2、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方面,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他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10、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或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6~18世纪近代唯物主义(形而上

3、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感觉和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主观精神创造一切、决定一切。例如:中国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12、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三种基本形态。13、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14、物质、运动、时空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一个焦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

4、分歧之一。15、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机械运动中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16、对意识的作用估计过高会导致唯意志论,相反估计过低会导致宿命论。17、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8、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19、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20、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2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22、量变形式包括这两个方面的变化:①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②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结构形式

5、、比例关系的变化。2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共同之处,这就是他们都坚持反映论,区别在于前者的反映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后者的反映论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24、实践的具体形式:①物质生产实践;②处理和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活动。182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6、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包括两个认识阶段,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的主要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27、如果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根源基

6、础,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那么,这种理论就叫历史唯心主义。如果认为社会存在是根源基础,是决定性的方面,那这种历史理论就叫历史唯物主义。28、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基本形态:一是唯意志论,这是历史观上的主观唯心主义;二是宿命论,这是历史观上的客观唯心主义。29、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其中,前者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30、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对社会发展起主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31、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32、生产

7、力主要由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即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33、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34、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35、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经济基础或生产关系最终由生产力决定。36、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37、社会的劳动分工的发展和产品分工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直接根源。38、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39、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0、社会意识的本质就是社会意识依赖和反映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