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里学案例分析杨新海案例

犯罪心里学案例分析杨新海案例

ID:42739160

大小:10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1

犯罪心里学案例分析杨新海案例_第1页
犯罪心里学案例分析杨新海案例_第2页
犯罪心里学案例分析杨新海案例_第3页
犯罪心里学案例分析杨新海案例_第4页
犯罪心里学案例分析杨新海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犯罪心里学案例分析杨新海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犯罪概述本章重点犯罪的概念犯罪的构成犯罪心理及特征犯罪心理学第一章犯罪概述 第一节犯罪概念一、指符合构成要件,并且既是违法的又是有责任的行为。二、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三、犯罪就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第二节犯罪的构成案

2、例分析陈开元,35岁,曾在造纸厂、机修厂当过工人,终因工作表现不好被一一辞退。2007年5月的一天,与人闲谈时,有人谈到10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问题。他似乎从中得到启发,便动起伪造人民币的念头来。他感到造50、100元的图案比较复杂,便造5元、10元的。经过反复试造,似乎找到了制造的技术。为了赚钱,他便开始行动。在制造与诈骗过程中被抓获。犯罪客体社会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伪造行为主体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第三节犯罪构成的特征犯罪构成的主客观统一性犯罪构成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构成的法定性第四节犯罪

3、心理、犯罪心理学一、犯罪心理:是指与犯罪行为(违法)的产生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总称。二、犯罪心理的特征—第一阶段:萌芽期—第二阶段:滋长期—第三阶段:成熟期三、犯罪心理的实质客体——主体——内化——外化1、目的意识性2、主客观性3、可转化性四、犯罪心理学的概念运用心理学原理研究犯罪心理与行为的科学。思考与讨论1.犯罪心理与一般心理的关系.2.怎样理解犯罪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