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与我们的生活

竹子与我们的生活

ID:42742883

大小:36.5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9-20

竹子与我们的生活_第1页
竹子与我们的生活_第2页
竹子与我们的生活_第3页
竹子与我们的生活_第4页
竹子与我们的生活_第5页
资源描述:

《竹子与我们的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竹子与我们的生活我国素有“竹子王国”之称,在北起辽宁、南至海南、东迄台湾、西至西藏的广阔领土分布着400多万hm2的竹林和39个属的500余种竹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类种质资源、竹林面积、蓄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竹子在中国是一种图腾崇拜,是一种精神。不少文人墨客都喜爱竹子。北宋苏轼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人们对竹子的喜爱程度。在南方盛产竹子的地区,竹子在人们的日常的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竹楼、竹床、竹凳、竹篮、竹筏,到处都是竹子的身影。竹笋则是很好的食材。在古代,竹笋就已成为进贡朝圣的

2、贡品;在我国佛教中,有不少名菜都是以竹笋为原料的。竹子全身可入药,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竹子很早就进入了中国园林,是同中国园林一同成长起来的,可以说竹子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色。竹子还被引种到国外许多国家,随着对竹子物理化学性质的逐渐认识,全球掀起了一股竹子热,竹制品更多地走向了寻常百姓家,竹子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衣我国人民很早时候就开始了对竹子的利用,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竹簪、竹篦、竹冠等服饰用品。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聚集地,以竹为衣则更为常见。时至今日,不少地区仍保留着穿竹戴竹的穿着习惯。

3、例如毛南族的花竹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人们时常佩戴的斗笠也是以竹为原料制成的。1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由竹子加工而成的高科技产品也成为了新的衣着。将竹子制成竹浆粕,再经过人工催化将纤维素含量35%左右的竹浆纤维提纯到93%以上,就成为了可用来制作服装鞋帽等的原材料——竹纤维。竹纤维表面光滑,内部多为网状结构,截面呈天然中空,大部分接近圆形,有的为梅花形排列,边沿具有不规则的锯齿形,纵向表面具有光滑均一的特性,呈多条较浅的沟槽,可以在瞬间吸收并蒸发水分,所以,竹纤维吸湿散湿性居各纤维之首,被称为“会呼吸的纤维

4、”,织物被称为“会呼吸的面料”。竹纤维这种抑制细菌滋长的性能优于经过后整理获得的抗菌性,且抑菌性不会对人体皮肤造成任何过敏性反应,具有很好的保健性能。因此,竹纤维纺织制品具有良好的穿着性能,吸湿、透气性好,手感柔软,悬垂性好,易上色且染色色彩亮丽,耐磨抗菌,穿着舒适。而且它能让人们享受到回归大自然的感受。竹纤维服装一经推向市场,就受到了广泛的追捧。目前,市场上已经可以见到竹纤维制成的内衣、睡衣、浴衣、T恤、袜子、西装等。12台湾研究人员以台湾地区生长4年以上的成熟竹材为原料,用传统土窑加温700度将其炭化,

5、并活化精炼,制成竹炭粉末,然后渗入原浆,经特殊抽丝、纺和混纺,制成纺织品。竹炭的多孔性结构,不但对苯、酚、甲醇等有害特质具有吸附、分解和除臭功能,而且还能调湿透气和抑菌。竹炭纱远红外线放射率高,保温蓄热效果好,适合做保温织物。目前,竹炭纱已经广泛用来制作成衣布料、织带、运动织物、保温袜、围巾、窗帘、隔屏、寝具布料和鞋垫等成品。现在台湾竹炭纱每月产量可达20吨,年产值约7200万元新台币(34新台币合1美元),为相关产业创造12亿元新台币的商机。利用纳米技术将竹炭粉化,再通过熔融纺丝程序把竹炭均匀地融入聚酯纤

6、维中,从而制成竹炭纤维,竹炭纤维在日本市场有“黑钻石”的美誉,不仅具有自然和环保特性,更有抗菌、负离子等多种功能,适用于生产贴身衣物和防护型纺织品.二、食2.1菜肴竹笋是我国的传统素食品种之一,是“一种全能型营养蔬菜”,营养成分比一般蔬菜高出1倍以上。其味鲜可口,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纤维含量高,具助消化、防便秘、减肥胖、防癌等功能。竹笋被誉为“蔬食第一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据历史文献记载在大禹治水时代竹就被食用。《尚书·禹贡》中记载古代扬州和荆州的贡品中有“苞”、“菌”,专家认为是竹笋或其干

7、制品。可见,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古代人就把竹笋作为贡品,成为贡王侯贵族们享用的美味珍馔。12竹笋菜肴在我国的广泛发展得益于寺院的素斋。两晋,佛教传入我国。作为我国素食主要原料之一的竹笋,也随之融入了素斋。南北朝,梁武帝萧衍以帝国之尊崇尚佛学,终身吃素,客观上起了积极倡导素食的作用。唐代,除僧侣外,不少世俗之人常年在家吃素,素斋融入民间,民素、官素、斋素开始了相互渗透融合。宋代的素食之风尤为盛行,竹笋菜肴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宋高僧赞宁写了一本食笋的专作《笋谱》;另一位著名高僧济颠和尚还写下《笋疏》一

8、诗,称竹笋为黄金;以寺院为起点,开创了“素菜荤作”的先河。竹笋因易于雕琢而被视了主要制作原料。明清是我国古代素食全面总结的时期,烹饪技艺日益精湛,特别是寺庙“香积厨”的“素菜”在做工上有了很大提高,竹笋菜肴在素斋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随着历史的发展,竹笋菜肴日益发展壮大,其中不乏名菜名点。《中华饮食文库·中国菜斋大典(素菜卷)》就收录了110只竹笋菜斋。人们在满足以肉、禽、蛋、奶为主的副食品消费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