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洞大管棚施工方案

隧洞洞大管棚施工方案

ID:42748860

大小:284.73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9-21

隧洞洞大管棚施工方案_第1页
隧洞洞大管棚施工方案_第2页
隧洞洞大管棚施工方案_第3页
隧洞洞大管棚施工方案_第4页
隧洞洞大管棚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洞洞大管棚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隧洞塌方大管棚处理施工方案引洸15#隧洞及连接段工程平支洞上游段103+753〜103+523,在2010年年底甘肃省水利水电设计研究院对此段230米未开挖的隧洞,沿洞轴线进行了地质勘察,根据勘察报告所揭示的地质情况,此段围岩含水量高、砂石夹层含泥量高、结构疏松,隧洞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多变。鉴于目前隧洞围岩的实际情况,我项目部就针对此段特殊地质隧洞开挖上报施工方案,具体施工方法为,首先对洞内的淤泥进行清理,然后对掌子面的涌泥部位进行补强处理,待补强结束后,釆用长度5米"42的花管进行注浆固结围岩,然后釆用常规的施工方法

2、对此段进行隧洞掘进施工,如果在超前花管注浆和常规施工法无法进行隧洞掘进施工时,我项目部就釆用如下的长度20米超前大管棚(花管注浆)施工方法进行施工,超前大管棚具体施工方法如下:一、编制依据1・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o1.2、中铁二十局【2009】009号报告《关于引洸15#隧洞突水、涌泥、塌方处理方案报告》及业主方、监理方、设计方三方的批复意见。1.3、中铁二十局【2010】016号报告《引沈15#隧洞平支洞103+753〜103+713段塌方、冒顶处理施工方案》。二、编制目

3、的指导作业人员掌握对塌方处理及超长大管棚施工的基本方法,提高注浆固结的效果,很好的完成对塌方的处理。三、工程概况3.1、塌方段原设计地质概况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引洙总干渠15#隧洞穿越大营梁,地处黄土丘陵区,冲沟发育,地形起伏大。表部多为coLQ马兰黄土,厚5〜15叫局部段为al-plQ黄土状粉质壤土,厚3~8m;中部为al-plQ粉质壤土,厚10〜50m;下部为重粉质壤土,土质不均,夹粉质粘土和粉质壤土、砂壤土薄层或透镜体,重粉质壤土和粉质土结构密实,呈可塑硬塑状,而颗粒略粗、粘粒含量略低的粉质壤土、砂壤土土层

4、相对持水,且土体呈软塑状,该段内洞底以上有多层不连续分布的持水土体,地下水位高于洞顶4-37m,隧洞围岩属极不稳定的V类围岩,成洞条件差。苟家曲段分布有al-plQ4砂砾石,夹有两层2・8in厚的粉质壤土,总厚度24.4m,下为al-lQ2重粉质壤土,夹粉质粘土;地下水位埋深5.35m;洞顶以上1.3m为砂砾石。3.2、塌方后施救过程及现状由我部施工的引洸15#隧洞平支洞,在2009年8月5日掌子面掘进至103+770处时,掌子面发生突水、涌泥事故,泥沙涌满洞子两百多米,并造成洞内塌方、地表冒顶。塌方后我部积极组织、

5、邀请隧道方面的专家、教授到现场对塌方、冒顶情况进行查看,并精心研究处理塌方的措施与方案。2009年8月15日我部上报了“中铁二十局[20091009号报告(关于引j兆15#隧洞突水、涌泥、塌方处理方案的报告)”。9月16H,我方收到由业主与设计方批复的塌方处理意见,要求我部在地表对塌坑范围内进行双液注浆,注浆结束后再进行洞内清淤及掘进工作。2009年10月6日,我部开始了塌陷区地表钻孔、注浆工作,双液浆采用配比为:水泥浆水灰比为1: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或1:0.5,水玻璃选用模数为2.4,35Be°的浆液,注浆

6、压力大于3.5MPao到12月20日注浆工作全部结束,洞内开始清淤工作,2010年1月23H,洞内清淤至塌方前掌子面,由于掌子面依然流水较大,并伴有泥浆流出。根据掌子面实际情况,由于塌陷区主要由泥沙填充,所以注浆效果达不到我们预计的效果。因此,洞内施工不能正常进行。考虑到工期原因,向业主提出地表打降水井进行地下降水工作,待水位下降、洞内流水变小后再进行洞内开挖。经业主、设计方同意,2010年3月19,按业主要求,我们在线路右侧、河道上游共打7口降水井,纵向方向每5m设置一口,井深为35〜45m,并于4月15日全部施工

7、完毕,然后开始降水、排水工作,降水工作一直持续到6月初,洞内流水有明显减小;6月100,我部组织人员、设备开始再次进行洞内清淤工作,想尽快恢复塌方段的正常施工,6月15H,再次清淤至掌子面,并用沙袋对掌子面进行防护时,在防护过程中掌子面突然又出现突泥现象,泥沙涌出掌子面20多米,地表再次出现塌陷。2010年12月2日超前大管棚注浆施工结束,开始了隧洞掘进施工,但是只向前掘进15米时,在2011年12月28日隧洞掘进至103+753再次发生塌方冒顶。4.1、施工方案根据2010年底设计院对此段(103+753〜103+

8、523)地质做的补充地质勘探分析,此段103+753〜103+523隧洞围岩均为湿陷饱和黄土,围岩中部含有1〜2米厚的砂砾石透水层,根据塌方的严重性及波及范围,我部再次聘请集团公司内外部专家现场研解决处理方案,通过现场调查分析,确定了专家研讨会决定使用双层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方案进行此段的施工。大管棚内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固结双层管棚间空隙及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