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课程探索

初中地理新课程探索

ID:42753197

大小:80.3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0

初中地理新课程探索_第1页
初中地理新课程探索_第2页
初中地理新课程探索_第3页
初中地理新课程探索_第4页
初中地理新课程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新课程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地理新课程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到了纳溪•在不断的学习培训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理论认识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们对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理论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现就我们感受最深的几点列举如下:1、六大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改变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进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体现课程功能结构的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和技能。(4)、改变学生学习方

2、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2、五个转变(1)、教育观的转变: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2)、学生观的转变:一个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现象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出色的、独特的。(3)、教师观的转变: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

3、、引导者、创造者,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教师是学习者研究者成长者。(4)、教学观的转变: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是师生共同的生活、学习、工作;是师生知识、情感、方法、人格的综合交融的过程。(5)、教学策略的转变:由重知识传播向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到重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由统一规格到差异性教育转变.3、六大理论(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展学习空间,满足多样性的学习需求。(4)、构建基于

4、现代技术的地理课程(1)、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显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2)、建立学习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4、六个“关注”(1)、关注学生对地理位置,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空间结构,区域差异,地理因果关系的理解。(2)、关注学生在寻求空间有序性与规律,解释空间效应(如:区际联系、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是怎样导致其它要素的变化?人地关系等等)学习活动中应用地理知识的状况)(3)、关注学生在地理探究学习的各种表现。(4)、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相应的地理学习方法。(5)、关注学生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图解能

5、力的发展。(6)、关注学生是否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教学实践探索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战斗在教学一线。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注意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培养1、读图、填图、析图.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每遇到一幅图,首先让学生明确应该把握的类、内容,让学生在互助合作中一一完成,为了检验学生掌握情况,或版图于黑板上,或运用幻灯片设计填图题,请不同成次的学生上讲台完成,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评价并纠正上讲台同学的完成情况,以达到巩固之目的。析图是由图上所反映的信息推导出其他信息的一种技能。

6、例如:亚洲地形图中亚洲地形特点分析。我们的做法是:先设置思考题请说出亚洲地形特点,并说出亚洲地势特点的依据。然后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请学生归纳小结、得出结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判断的依据有三:图例颜色、河流的流向、地形。2、地理空间思维,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在复习地图的时候,我们还经常采用无挂图、无版图、版画的方式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空间想象力。如:复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让学生不借助任何工具回答教师的提问(1)东北三省(2)黄河中下游四省二市……⑶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⑷东南沿海七省(5)西南五省区⑹西北六省区(7)北回归线

7、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又如复习美国的地形”采用同样的方式提问(1)美国地形分布特点……(2)美国西部高山区有一著名山系……(3)中部平原有一条大河……(4)美国东部地区有一条山脉⑸美国北方邻国⑹美国南方邻国西邻大洋(8)东邻大洋(9)南邻海湾4、地理逻辑思维的培养地理识记的内容较多,充分利用逻辑思维,可以减轻记忆负担,增强记忆效果。例如学“澳大利亚”时,我们让学生合作探索,找出教学内容的内部脑筋逻辑联系。虽然开始学生感觉难度大,但是经过教师的提示和引导,再经过同学们集体讨论,他们终于豁然开朗:地理位置(图解)一一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远离

8、其它大陆)——动植物与外界联系很少f发展进化缓慢f世界活化石博物馆f典型动植物。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一气温高f气候类型(图解)——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