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特色文化名城

创建特色文化名城

ID:42755088

大小:2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1

创建特色文化名城_第1页
创建特色文化名城_第2页
创建特色文化名城_第3页
创建特色文化名城_第4页
创建特色文化名城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建特色文化名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建特色文化名城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文艺创作,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进文化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市文广新局对打造特色文化名城的创新实践、严峻挑战及推进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如下报告:一、打造特色文化名城的创新实践(-)地方传统文化保护有新进展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血脉,是灵魂栖息的家园。自三国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建县以来,新余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特色鲜明的地方传统文化。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新余共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

2、物点948余处。同时,经由代代传承,还保留了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已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41项。这里有“江南半坡”拾年山史前遗址,有红色记忆罗坊会议旧址群,有瑰丽夺目古建筑魁星阁,有底蕴深厚古村落介桥村、白梅村,有价值连城塗金葵菊纹银盘,有别具特色的刀木镌刻艺术新余版画,木雕、根雕、剪纸、“推车灯”、“舞狮”等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洋江龙舟赛、传承久远。新余是中国七夕节的发祥地。今年,是我国将“七夕”纳入''我们的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的第一年,中央电视台在我市精心录制的七夕特别节

3、目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新余是中国夏布之乡,一座夏布绣博物馆,极尽收藏人的心血,向世人展示了新余这一古老传统绣艺的神奇魅力和独特气质。2014年,新余夏布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跻身“国字号”入选全国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成为新余向外界窗口展示自己的一张亮丽名片。在中国(新余)七夕文化高峰论坛上,新余被授予"中国夏布技艺之乡”和"中国夏布绣传承与发展基地”。(二)文化惠民有新成果围绕构建“精美特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小城市典范理念,新余大力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成功获颁第二批国

4、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成为江西省唯一入选城市。今年2月,新余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第2次)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这是我市继成功获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又一次肩负起文化建设领域探路试水、示范引领的重要使命。作为又一项“国字号”的文化创建工作,在探索“文化消费+”机制方面,新余积极工作,主动作为,举办了蜜桔文化节、葡萄文化节、少儿艺术节、歌手大赛、社区艺术节、读书节等各种活动,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消费活动品牌;在新余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表中,特别把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及遗址保护以及图书馆、

5、幸福书屋及“文化小馆”建设纳入其中。下一步,新余将尽快搭建文化消费网络平台。通过线上建设公益性文化消费网络平台,线下与银行合作发行“文化惠民卡”或“文化消费信用卡”,实时抓取和导入成熟电商、票务网站等市场化平台,以及和银行签约的文化商家数据,并对有效文化消费提供积分返还或折扣等,从而引导居民通过平台进行线上到线下的文化消费。把好的文化企业、商户纳入其中,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享受更多的实惠。(三)少儿舞蹈艺术有新突破“北有淮南,南有新余”,这是对新余少儿舞蹈艺术的巨大肯定。分宜县中心幼儿园舞蹈《米耙娃》曾作

6、为江西省唯一选送的节目参加“农村娃进中南海文艺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此后,分宜少儿舞蹈"四进北京”、“二进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一时间大放异彩。近年来,又创作出了《小小男子汉》、《今天妈妈不在家》、《妈妈的高跟鞋》、《洗嘲蒯》、《快乐奶仔》、《我最棒》、《手指宝贝》、《好娃爱蛙》等一批少儿艺术精品,在全国各类艺术展演和比赛中摘金夺银。据统计,分宜县在少儿舞蹈项目上,已获得国家级奖项20余个。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评价分宜的少儿舞蹈表现力极强,是中国少儿舞蹈艺术的历史性突破。2

7、014年,分宜县登上“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榜,被评为“少儿舞蹈之乡”。新余少儿艺术,是走向世界舞台的艺术奇葩,是展示新余的靓丽“中国名片”。二、新余创建文化名市面临严峻挑战在保护与传承的同时,新余文化也正经历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区域性特色不强,文化多元却不显主干,没有形成清晰的文化品牌战略,文化业态较为单一,文化产业尤其是创意产业还处于小规模、低水平的状态,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的强大保障。(一)文化传承缺乏稳定人才队伍。对于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民俗技艺,没有出台针

8、对性和操作性强的传承保护办法。对非遗传承人、民间民俗技艺艺人的挖掘和扶持力度不够,很多传承人并不明确稳定,缺乏政府的后续关注与扶持,在政策完善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力度不大。尤其是传统地方文化与技艺,往往需要经年累月耐心钻研、潜心学习才能有所成效,投入大而收效微,年轻人均不愿投身学习,将其选择为自身事业。例如学习采茶戏、版画、夏布制作等传统文化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收益却很少,当代年轻人都不愿学习,传统文化后继无人,更遑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