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七章心境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七章心境障碍

ID:42756007

大小:604.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22

变态心理学第七章心境障碍_第1页
变态心理学第七章心境障碍_第2页
变态心理学第七章心境障碍_第3页
变态心理学第七章心境障碍_第4页
变态心理学第七章心境障碍_第5页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第七章心境障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心境障碍第一节心境障碍概述第二节心境障碍的类型第三节心境障碍的病因第四节心境障碍的治疗第五节自杀心境障碍曾经被称为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个体在情绪、认知、躯体和动机方面发生改变的一组精神障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心境障碍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心理工作者的关注。第一节心境障碍概述心境障碍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原因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速,人们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境障碍正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心理问题。而且,心境障碍中的抑郁,还有可能导致后果非常严重的自杀问题。一、抑郁症(

2、一)抑郁症的临床描述1.情绪症状2.认知症状3.动机症状4.躯体症状第二节心境障碍的类型(二)焦虑和抑郁精神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焦虑和抑郁有显著的重叠部分。一些最近的有关抑郁病因的理论,部分是建立在这类研究上的。许多的理论家都认为这两种情绪间的相似点多于不同点。二、躁狂症(一)情绪症状(二)认知症状(三)动机症状(四)躯体症状三、双相障碍辨认双相障碍特征的关键是躁狂发作与重抑郁症交替出现的趋势,像乘着一个无尽头的过山车,从兴奋的顶峰降到绝望的低谷。除此之外,双相障碍与抑郁症在很多方面是类似的。四、其他心境障

3、碍其他的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一些亚型,是由躯体状况(如物质滥用)引起的心境障碍以及其他未表明的心境障碍。一、生物学因素(一)基因(二)神经递质系统(三)激素系统(四)脑区和抑郁第三节心境障碍的病因二、心理学因素(一)生活事件(二)贝克的认知理论三、社会文化因素(一)婚姻关系(二)性别因素(三)社会支持四、综合模型总之,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心境障碍的发展。一、生物学方法(一)药物治疗(二)电痉挛疗法第四节心境障碍的治疗二、心理治疗(一)认知疗法(二)人际关系疗法三、综合治疗有研究已经证实:

4、心理社会疗法与药物疗法的结合在治疗抑郁发作方面是有效的(Blackburn等,1997)。然而,这些研究还无法说明心理社会与药物的结合疗法比单一的疗法有丝毫的优势。四、防止复发抑郁发作具有很高的复发率。超过50%的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病人如果停止服药,在4个月内就会复发。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维持性治疗,从而防止疾病的复发。一、自杀概况伟大的社会学家涂尔干(EmileDurkheim)(1951)定义了大量的自杀类型,其中一种是“仪式的”(formalized)自杀,已被验证,就像日本古代“harakiri”

5、习俗,即一个让他自己或家庭蒙上耻辱的个体,是要用一把剑来刺死自己的。第五节自杀二、自杀的预防在最初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自杀是治疗师最关心的问题。如果患者的自杀意图和观念非常明显,那么,危机干预、密切观察以及住院治疗就是必要的。如果不是的话,治疗则应该趋于长期化,应该开始抗抑郁剂的药物疗法和/或心理治疗,然后需要仔细地了解导致抑郁的各种因素。小结1.DSMⅣ对心境障碍的分类2.抑郁症的临床特点3.躁狂症的临床特点4.心境障碍的发病原因5.心境障碍和治疗6.自杀的危险因素7.如何预防和处理自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