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探析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探析

ID:42757280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0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探析_第1页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探析_第2页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探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022111511()012赵俊伟—平时作业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探析冯友兰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提供知识,也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分析活动”,而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的目的不是寻求牢固的科学之根基,也不是纯粹的理性分析,哲学就是境界z学。在于他所创立的人生哲学其核心和最终归宿都是人生境界说。扬名海内外的中国现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把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分为口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层次。这让人联想到祁克果的人生三阶段。倒不是他们思想有几多相似性,乃是他们对人生存状态的思考方式上的相似性。他认为:门然境界中的人对他所从事的活动尚无清楚的了解,其行为常常是按个人的

2、习惯或社会的习俗而进行,亦即“顺才或顺习”、“不著不察”而行。冯友兰指出,口然境界是觉解较低的境界,口然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才顺习的,“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他们对自己所行之事并没有清楚的了解,始终处于一种浑沌的状态。他们对于自然法则和社会规范的尊奉主要出自木能和习惯而不是基于理性认识。他们既没有口觉的口私口利Z心,也不具备口作主宰的能力,始终过着“H出而作,H入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的自在生活。这种生存状态与时代变迁和文明程度无涉,它不仅存在于原始社会而且也能存在于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这样的人生是缺乏意义的考虑也少有保罗蒂利希式的存在的焦虑,不用承担祁克果

3、式的自由的冒险,但是却是缺少内在价值的人生,是不值得追求的。口然境界中的人的生存状态是一种异化状态,是肓目地受外在规律或他物支配而自失真我的状态。;功利境界中的人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有较清楚的了解,但其行为常常是“为口己的利”,从而未能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功利境界屮的人虽然有了自觉的自私追求,但并不等于他们具备了自我主宰的能力,依然受到名缁利锁的束缚。;道德境界中的人是“行义”即以对社会作贡献为目的,从而超越了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天地境界中的人不仅觉解到口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因而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且觉解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分子,因而要对宇宙有所贡献。“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一种佛的包

4、容和关怀,也算是天地境界的一个注脚。天地境界屮的人有最深的觉解,可以“游心于无穷”,从“无穷”的观点來看事物,则人世间一切都是渺小无足道的。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一般人都口J以达到;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必须经过特别的修养才能达到。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是其人生哲学的核心。他认为,人的本质是觉解,人生的意义因觉解的不同而不同。人生四境,就其高低的层次看,可以说是表示一种发展,而天地境界则是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完美展现。木文试对冯氏人生境界说加以论析。人生境界说克服了传统儒家轻视和卑视物质利益的严重弱点,明确指出功利境界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但同时指出功利境界屮的人毕竟都是自觉为私的,而人

5、生境界说的重心在于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关心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倡导“行义”,强调义利统一。境界说的最后完成是天地境界,即达到“极高明而道屮庸”,天人合一,追求并实现无限和永恒。他的人生境界说具有明显的超功利主义色彩,突出了群体和公利的价值。在对人生境界的分析中,冯友兰一方面承认了口然境界和功利境界在社会人群中存在的合理性和广泛性,同时又以理性的态度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利虽是人生的基本需求,但却不是最高价值。人应该有超乎利之上的更高追求,不应忘记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和崇高。冯友兰主张以道义为指导去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要求人们不可一味利己,必须兼顾他人和群体的利益,以公为重。

6、此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是合理和有益的。这让人联想到“合理的利己主义”。但又觉得这是“圆滑”的理论,往往能博得大多数人的同意,但是却有明显的缺点,缺乏个性,同时这种理论往往是耍消灭个性的。只有重群利类,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冇序;只冇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才能为个人境界的提升和超越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撑。在我们生存的公共世界中,因人对之有不同的觉解,所以各个人对之也有不同的意义,各个人也各有不同的境界。各人有各人的境界,严格地说,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的境界,都是一个个体的境界。没有两个个体,是完全相同的,所以也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但我们可以

7、忽其小异,而取其大同。就大同方面看,人所可能有的境界,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下里巴人和阳春口雪各有各的境界,有纯乎天籁和刻意而为之别。“昨夜西风凋列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是一种境界。境界有高低,其主要区别是以达到某种境界所需的人的觉解的多少为标准。其需要觉解多者,其境界就高;其需要觉解少者,其境界就低。但宇宙间如果没有人,则宇宙间就没有解,没有觉,至少没有较高程度的觉解。宗教家及有些哲学家以为于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