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樟子松病害的分析

关于樟子松病害的分析

ID:42761486

大小:39.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0

关于樟子松病害的分析_第1页
关于樟子松病害的分析_第2页
关于樟子松病害的分析_第3页
关于樟子松病害的分析_第4页
关于樟子松病害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樟子松病害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樟子松病害的分析关于樟子松病害的分析【摘要】樟子松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是我国东北重要的造林树种。本文就樟子松的病害进行深入分析。【关键词】樟子松;病害1.松苗立枯病此种病害发生在1-2年生幼苗上,也有发生在3年生大苗上的,但以一年生的发病率最高。病害症状随着苗木生长时日增加而变化,一般表现出以下四种类型:烂芽型立枯病、猝倒型立枯病、茎叶腐烂型立枯病和根腐型立枯病。1.1种芽腐烂型播种后,种子发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病菌破坏种芽的组织,引起腐烂,苗床上常发生缺苗断条现象。1・2猝倒型幼苗出土后扎根时期,由于苗木茎部尚未木质化,外表未形成角质层和木栓层,病菌自

2、根茎侵入,产生褐色斑,病斑扩大呈水渍状。病菌在苗颈组织内蔓延,破坏苗颈组织,使苗木迅速倒伏,引起典型的幼苗猝倒症状。1・3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后,市于苗木过密或空气湿度过大,被病菌侵染,幼苗常茎叶粘结,使茎叶腐烂,出现白毛状丝,造成苗木萎蔦死亡。1.4立枯型苗木木质化后,根皮和细根感病后,组织腐烂、坏死,使地上部分失水萎蔦,但直立不倒伏。拔起病苗时,根皮留于土中。1.4.1病原病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非侵染性病源;二是侵染性病源。非侵染性病源主要由丁圃地积水,播种时覆土过厚,土壤表面板结,或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颈。侵染性病源是引起苗木立枯病的主要原因。这类病源中以丝核菌、镰

3、刀菌、腐霉菌三种为主。1.4.2发生规律苗木立枯病的发生与温湿度的关系十分密切。种子发芽以后遇到低温、多雨、土壤及空气的湿度大时,都能使幼苗染病。另外,对苗地的选择关系很大,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地发病较重。在前茬作物曾是棉花、马铃薯、花生、番茄、大豆、瓜类的土地上育苗,发病也较重。此外,旱、涝、霜、冻及使用未经充分腐熟的厩肥或过量的氮肥等,都容易诱使该病发生。1.4.3防治方法(1)注意苗圃地的选择。苗圃地应选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为宜。要避开低洼、粘重的土壤。如在盐碱地育苗,可先用硫酸亚铁或明矶酸化土壤。方法是在播种前3-7天,向土壤喷洒1-3%硫酸亚铁或明矶水溶液,

4、用量为4-5kg每平方米。选择育苗吋,还要注意上茬作物的茬口,不要在种植过马铃薯、棉花、茄子、瓜类等作物的土地上育苗。(2)搞好种子处理。育针叶苗木吋,最好使用经隔冬埋藏处理的种子。为防止种子腐烂,可用0.1%高猛酸钾进行种子消毒60分钟或用清水反复多次冲洗种子。(3)土壤要进行消毒。能用于土壤消毒的药物很多,如1.5%的漂白粉、0.15-0.3%福尔马林、5%的明矶、0.25-0.5%福美双、0.5%高猛酸钾以及五氯硝基苯、代森锌等。其中以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各5g每平方米,配成混合药土,在播种前垫在苗床上一半,另一半播种后覆药土用,效果较好。(4)苗期预防。苗期施用

5、30%的苏化911乳油300-500倍液,或1:200波尔多液,或5%明矶水喷洒,也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1.松针红斑病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叶的尖端。发病初期,病斑中心渐变成褐色,随着病斑扩大,渐变成红至红褐色,呈短条状。发病重的针叶,病斑布满全叶,致使针叶枯黄,提早落叶。树冠下部枝条上的针叶先发病,逐渐向树冠上方发展。重病树呈火烧状。病树生长衰弱,逐渐枯死。1.1病原病菌在针叶表皮下生,开始呈腔室状,逐渐突破表皮外露成盘状。分生抱子盘黑色,单生或几个并生在一个子座上。子座黄褐色,分生抱子无色,线形,直或略弯曲,成熟吋具1〜5个隔膜,多数为3个隔膜。大小为17.3〜39.5u

6、mX2.7~4.2umo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并能产生红色素,将培养基染成淡红色。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上生长比固体培养基上好O菌丝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15〜30°C,在20°C吋产苞量最大。麦芽糖为菌丝生长和产孑包的最佳碳源。色氨酸为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而酒石酸胺和天门冬素为产抱的最佳氮源。菌丝生长最佳pH值为3〜5,最佳产抱pH值为5。分生鞄了在2%麦芽汁中萌发率最高。相对湿度在98%以下吋不萌发。分生抱子萌发温度范围为5〜30°C,以15〜20°C吋萌发最好。有无光照对鞄了萌发影响不大。人工培养的分生范子比自然界的要大,在液体培养基上产生的砲子常出现

7、畸形,有的在分隔处缢缩呈念珠状,有的细胞内原生质移入相邻细胞而变空,相邻细胞则增大变圆,壁增厚,似厚垣抱子。1.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不成熟的分生抱子盘在病叶内越冬,第二年5月上句至6月上旬产生分生抱子,成为病害初次侵染來源。病菌分生抱子主要借雨水溅散作用向外扩散,在风雨交加的天气,带菌的雨滴可传播较远距离。病菌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叶内,潜育期长达60天以上。分生鞄了放散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在雨后湿度大,放散范了量较多。在5~9月上旬均可捕捉到苞了,以5~7月放散量最多。苗圃周围有感病的樟子松做防风林,苗木受害严重。非感病树种混交林病害轻。适当修枝的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