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光荣的三点思考

劳动光荣的三点思考

ID:42780344

大小:60.4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1

劳动光荣的三点思考_第1页
劳动光荣的三点思考_第2页
劳动光荣的三点思考_第3页
劳动光荣的三点思考_第4页
劳动光荣的三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光荣的三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劳动光荣的三点思考又迎来了一个“五•一”节,又让我们想到了劳动。这话题年年提,尤其是对我们中学生。热爱劳动的态度,劳动光荣的观点,不仅是养活自己的需要,更是人生观、世界观的需要。在此,笔者作了三“劳动光荣”经历了三个阶段如果把劳动分为体力劳动、简单劳动与脑力劳动、复杂劳动,普通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低级劳动”与“高级劳动”的话,那么,对于普通劳动、低层劳动的态度,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时期,二十年代提出“劳工神圣”的口号,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即工人阶级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工农是财富的创造者,构成了劳动光荣的共识。这些口号由激进的知识分子传播,让低层劳动者获取了理论上

2、的自尊,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支撑工农武装,完成社会变革。第二阶段是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习惯称前三十年。此时工农阶级已经是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专政下,低层劳动者获得了“主人翁”的地位,充满了自尊。“农民伯伯”、“工人叔叔”、“工人老大哥”都是这一时期的语言现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理论教条化、僵化,比如按照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的理论,把劳动片面理解为体力劳动。由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是劳动使人的手解放出来,成为直行的动物。复杂劳动脑力劳动者,尤其是知识分子普遍受到抑制、打击,进行“(体力)劳动改造”。计划经济之下,认为商人没有直接制造产品,个体商业

3、活动被视为非法行为,谓之“投机倒把”,给予取缔O第三阶段是八十年代至今,尤其是九十年代开始,脑力劳动,商业行为不断被认可,而且逐渐成为劳动者向往的追求高效率、创造性劳动。服务业、文化项目等第三产业也被拉动内需等理由推崇着。劳动依旧光荣,而在实际上却淡化体力劳动价值。表现在语言领域是出现了“打工”、“农民工”等概念,蕴含着低层劳动者的自卑。随着科技发展,体力劳动的重要性在降低,而在“创造”、“转型”、“升级”等口号下,那些“高层劳动者”挑战规则,侵犯道德等现象屡禁不止,腐败现象至今严重。“砖家”这个民间称谓就是种讽刺。值得思考的是,整个经济在这种状况下快速发展。

4、艰难的道德选择总结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重视低层劳动者完成了道德平衡,重视“高层劳动者”发展了经济。发展与和谐、公平之间,“有德君子”赚不到钱与“缺德小人”赚大钱之间,好似鱼与熊掌之间不可兼得。其实,一个人几乎终生都会伴随着这种选择:利己与利他,爱心仁义与自私占有,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几乎没有人能够回避。当然,不能反过来说穷人都是君子,富人都是小人。勤劳致富、科技致富者就是富人中的非小人。此外也有一定数量的机运、冒险致富者也不是小人。为富而仁者是君子。有人说,大老板搞慈善就是财富的第三次分配,是最有意义的分配。换句话说,选择致富没有错,但致富后要选择报社会,给

5、社会以慈善。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孟子认为:有恒产者方有恒心。在义与利之间,在恒产与恒心之间,孟子的观点刚好相反。这又怎么解释?怪不得著名经济学家、《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终生大部分精力却在研究道德,著有《道德情操论》一书,两本书都值得同学们一读。怎样利己而不损人,怎样利人而少损己,不损己,几乎是社会学家共同研究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满意的答案。许多人在追寻第一桶金的来源,而教育更关注的是道德选择。这一切都与劳动成果的分配有关。可以选择利他的价值观,可以选择利己而不损人的价值观,也可以选择利己又利他。在经济上损人利己的心理本质就是不劳而获。而—个

6、人,必须选择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不管将来是低层劳动,还是所谓的“高层劳动”。为什么选择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假如有三种致富途径,一是劳动致富,科学致富,二是冒险、机运致富,三是武力、权力致富。我们支持第一种,同意第二种,反对第三种。第一种前者指普通劳动致富,是慢速的,渐进的,稳定的,与和谐社会一致的;后者是科学致富,是同学们都向往的。当自己通过不断努力掌握了高级技术、能力,包括使自己具备企业家素质后,致富是顺手拈来的。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来自于此。第二种如投资办企业,如炒股,这个也可以算是一种广义上的劳动,而本质上是冒险致富。上一阶段鼓励冒险,获取了经济的高速发

7、展。而下一阶段,在物质基本满足,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冒险一定会降温。冒险的本质是付出最小的劳动获取最大的利益。第三种已经是犯罪了,与偷窃诈骗属同类。犯罪不是劳动。劳动是创造财富或者有利于财富创造的。经济领域的犯罪本质就是侵占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不劳而获。所不同的是,青少年一般不会有明确的“犯罪理想”,却还有人希望将来升官发财。升官的目标或许没有错,而把升官掌权与发财构成因果关系,等于用不劳而获的心理埋下了犯罪的伏笔,这样的人生注定是不安的。不管同学们将来能够成为高级劳动者也好,将来只是个普通劳动者也好,劳动是人生之本。劳动者是真正的人。我们学校教育的目的,都是

8、为了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劳动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