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流焊缺陷分析

再流焊缺陷分析

ID:42783091

大小:7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2

再流焊缺陷分析_第1页
再流焊缺陷分析_第2页
再流焊缺陷分析_第3页
再流焊缺陷分析_第4页
再流焊缺陷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再流焊缺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再流焊缺陷分析1、焊盘露铜(暴露基体金属)现象元件引线、焊盘图形边缘暴露基体金属的现象称为焊盘露铜。如下图所示:焊盘露铜现彖主要发生在无铅焊接二次回流的OSP涂层的焊盘上。产生焊盘露铜的主要原因是OSP的耐热性差,丧失了高温下保护焊盘的作用,使焊盘在高温下被氧化,回流焊时熔融不能润湿焊盘造成的。解决措施:双面回流或多次焊接工艺的PCB要选择耐高温的OSP材料;缩短二次回流与多次焊接的时间间隔;采用氮气保护焊接。2、焊膏熔化不完全焊膏熔化不完全是指焊膏冋流不完全,全部或局部焊点周围冇未熔化的残留焊膏,如下图:造成焊膏熔化不完全原因与预防措施:①当表而组装板所有焊点或大部分焊点都存在焊膏熔化

2、不完全时,说明再流焊峰值温度低或再流时间短,造成焊膏熔化不充分。预防措施:调整温度曲线,峰值温度一•般定在比焊膏熔点高30~40。c左右,再流时间为30~60s°②当焊接大尺寸的PCB板时,横向两侧存在焊膏熔化不完全现彖,说明再流焊炉横向温度不均匀。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炉体比较窄,保温不良时,因横向两侧比中间温度低所致。预防措施:可适当提高峰值温度或延长再流时间。尽量将PCB放置在炉子屮间部位进行焊接。③当焊膏熔化不完全发生在表面组装板的固定位置,如大焊点、人元件及人元件周围,或发生在印制板背面贴装有大热容量器件的部位时,是因为吸热过大或热传导受阻造成的。预防措施:双而设计时尽量将人元件放

3、置在PCB的同一而,确实排布不开时,应交错排布;适当提高峰值温度或延长再流吋间④红外炉问题——红外炉焊接时由于深颜色吸收热量多,黑色器件比门色焊点人约高30~40。C左右,因此在同一块PCB上,由于器件的颜色和大小不同,其温度就不同。预防措施:为了使深颜色周I韦I的焊点和人体枳元器件达到焊接温度,必须提高焊接温度。⑤焊膏质量问题一一金属粉末的含氧量高,助焊剂性能差,或焊膏使用不当:如果从低温柜取出焊膏直接使用,由于焊膏的温度比室温低,产生水汽凝结,即焊膏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搅拌后使水汽混在焊膏屮,或使用回收与过期失效的焊膏。预防措施:不要使用劣质焊膏,制定焊膏使用瑰丽制度,例如在有效期内使

4、用,使用前一天从冰箱取出焊膏,达到室温后才能打开容器盖,防止水汽凝结,冋收的焊膏不能与新焊膏混装等。3、润湿不良润湿不良是指焊料未润湿焊盘或元件端头,造成元器件焊端、引脚或印制板焊盘不沾锡或局部不沾锡;或焊料覆盖焊端的面积没有满足检测标准的要求。现象如下图:其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为:①元器件焊接、引脚、印刷电路基板的焊盘氧化或污染,或印制板受潮。预防措施:元器件先到先用,不耍存放在潮湿的坏境中,不耍超过规左的使用H期。対印制板进行淸洗和去潮处理。②焊膏金属粉末含氧量高,焊膏中助焊剂活性差。预防措施:选择满足耍求的焊膏。③焊膏受潮或使用冋收焊膏,使用过期失效焊膏。预防措施:回到室温后使用焊膏

5、,制定焊膏使用条例。4、焊料量不足与虚焊或断路当焊点高度达不到规定要求时,称为焊料量不足。焊料量不足会影响焊点的机械强度和电气连接的町靠性,严重时会造成虚焊或断现象如下图:其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为:①整体焊膏量过少原因:(1)可能由于模板厚度或开口尺度不够,或开口尺寸四壁有毛刺,或喇叭口向上,脱模时带出焊膏;(2)焊膏滚动性差;(3)刮刀压力过人,尤其橡胶刮刀过软,切入开口,带出焊膏;(4)印刷速度过快。预防措施:(1)加工合格的模板,模板喇叭口应向下,增加模板厚度或扩大开口尺寸;(2)更换焊膏;(3)采用不锈钢刮刀;(4)调整卬刷压力和速度;(5)调整基板、模板,刮刀的平行度。②个别焊盘

6、上的焊膏量少或没有焊膏:(1)町能由于漏孔被焊膏堵塞或个别开口尺寸小;(2)导通孔设计在焊盘上,焊料从孔中流出。预防措施:(1)清除模板漏孔中的焊膏,印刷时经常擦洗模板底面。若开口尺寸小,应扩大开口尺寸;(2)修改焊盘设计。③器件引脚共面性差,翘起的引脚不能与其在和对应的焊盘接触。预防措施:运输和传递SMD器件、特别是SOP和QFP的过程中不要破坏其包装,人工贴装时尽量采用吸笔,不要碰伤引脚。④PCB变形,使人尺寸SMD器件引脚不能完全与焊膏接触。预防措施:(1)PCB设计时要考虑长、宽和厚度比例;(2)大尺寸PCB再流焊时应采川底部支掠。5、吊桥和移位吊桥是指两个焊端的表面组装元件,经

7、过再流焊后具屮一个端头离开焊盘表面,整个元件是直立或斜立;移位是指元器件端头或引脚离开焊盘错位现象。现象如下图:其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为:①两个焊盘尺寸大小不对称,焊盘间跖过大或过小,使元件的一个端头不能接触焊盘。预防措施:按照Chip元件的焊盘设计原则进行设计,注意焊盘的对称性,焊盘间距应等于元件的总长度减去两个电极的长度及修正系数。②贴装位置偏移,或元件厚度设置不正确或贴片头Z轴高度过高,贴片时元件从高度扔卜•造成;或元件的焊端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