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2792173

大小:279.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9-22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的两个成语分别与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有关,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

2、养业为辅的特点。A项表述不全面,C、D两项与题意无关。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其五: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2.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上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23-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

3、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出现青铜器,在商周时期,青铜文明达到了鼎盛时代,A正确。春秋战国以后,铁器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取代了青铜的地位,BCD错误。3.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答案】B【解析】【详解】这两幅图片分别是耕耘和纺织,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模式。故答案为B项。图片信息没有涉及商品经济,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为了糊口生存,农业者和手工业者辛苦劳作,

4、排除D项。【点睛】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有所不同。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经济就是以小农经济占主导。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23-4.瓷器在英文单词中是CHINA。古代中国瓷器制造领先世界,被誉为“瓷器大国”。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起,中国

5、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和非洲,A选项符合题意。宋朝、明朝和清朝与材料无关,BCD选项排除。5.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晋商等区域性大商帮活跃的时期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答案】D【解析】明清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故选D。6.下列宋代四大商业名镇,后来以“瓷都”著名于世的是A.佛山镇B.汉口镇C.景德镇D.朱仙镇-23-【答案】C【解析】【详解】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瓷器享誉全世界

6、,历史上是官窑之地。故答案为C项。佛山镇、汉口镇、朱仙镇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商业名镇,但不是以出产瓷器著名,排除A、B、D项。7.“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我国的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再认历史史实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交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出现在北宋的四川地区,当时的金、银等货币过于沉重,而四川的成都为繁华的商业性城市,货币的需求量因商业的发展而增加,于是,经济实力雄厚的成都富商联合发行了交子,它主要免除了人们特别是商人肩挑车载铁钱到处奔波之苦

7、,便利了商品的交换,C项符合题意;其它项不合史实,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商业经济·最早的纸币交子8.《诗经》云:“千耦其耘。”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A.土地私有制确立B.铁犁牛耕的运用C.赋税制的改革D.井田制度的瓦解【答案】B【解析】-23-【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千耦其耘”体现了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李悝的叙述体现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即铁犁牛耕的运用,

8、因此B选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赋税制度的改革和井田制度的瓦解都是铁犁牛耕的运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9.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