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

ID:42803545

大小:1.11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9-23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_第1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_第2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_第3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_第4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_第5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_第6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_第7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_第8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_第9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_第10页
资源描述: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第二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第三节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案例及评析内容提要第一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概述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意义幼儿园社会教育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1、幼儿园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能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逐渐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认识、情感态度、行为习惯。2、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特点实践性: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完全依赖于对社会知识的认知,社会知识和社会规则转化为实际行动也必须在实践活动

2、中实现,因此幼儿的自主观察、体验、感受或实践才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互动性:社会教育活动中要特别突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引导幼儿在与他人的接触和沟通中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态度,掌握交往技能。示范性:幼儿社会教育主要是教会儿童如何建立于世界的良好关系,核心是“如何做人”。幼儿正确社会行为的获得往往通过观察与模仿大人来学习,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展示的行为习惯和品格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渗透性:幼儿社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儿童良好的品格、处事态度和行为,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显然不能完全实现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的,可以更多的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进行。三、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依据(一

3、)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0-1物我两分自我认识1-2自我命名:我2-3基本特征、角色意识5岁稳定的角色意识0-3重复成人评价4-5外部行为评价3岁短时间内服从4岁语言调整5-6岁开始独立、客观5岁有意识地控制1.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2.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的识别能力逐步增强——易变情绪情感的表达能力逐步增强——易受暗示情绪情感的调控能力逐步增强——易冲动(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3.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发展特点:他律性:幼儿的道德判断标准来自于成人,不能不服从。只注意行为的外部结果,而不考虑行为的内

4、在动机。幼儿晚期的道德开始向自律性转化。情境性:幼儿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表面性,并易受情境暗示。幼儿的道德行为缺乏独立性、自觉性和稳定性。(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发展趋势:3—4岁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4—5岁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常常出现“告状”行为。5—6岁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对好人和坏人,表现出爱与憎的情感,爱小朋友、爱集体、爱祖国等情感,萌发着自豪感、友谊感和集体荣誉感。4.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与成人交往(家长、老师)——依赖性、模仿性与同伴交往(游戏、日常生活)——平等、协商、合作、分享、逐

5、渐去自我中心(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二)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1.随机性和无意性幼儿的社会学习蕴含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幼儿学习掌握必要的行为规范,进行人际交往活动,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等,是在生活、游戏中无意识地随时随地进行。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为幼儿的社会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1、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2、为幼儿提供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3、教师创设适合幼儿的班级规则。*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社会学习的影响1、教师应该具有积极的情绪情感;2、教师应该具有尊重、关心他人的品质;3、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言行示范;(二)幼儿社

6、会学习的特点2.长期性和反复性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社会知识、社会行为的学习和养成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幼儿期,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还不尽完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他们的社会学习经常出现反复的现象。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1、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在社会学习中表现出反复无常的行为属于正常现象。因此,在社会学习过程中,成人应该允许幼儿出错,不可操之过急,对幼儿失掉信心。2、教师在设计、安排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适当的重复,如:在日常工作中,要随时注意幼儿的行为表现,反复提醒、督促幼儿。(二)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3.实践性和互动性生活实践是幼儿社

7、会学习的源泉,幼儿的社会学习离不开他们在生活中的实践参与。幼儿的社会学习是在与成人、同伴之间的交往、探索、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幼儿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观念,然后在实践中自己体验,最终将外在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行为规范。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注意:1、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时要及时捕捉教育时机,避免口头说教;2、教师要给幼儿发现、感受、练习、巩固的机会;3、教师要有意为幼儿的同伴交往创造机会,鼓励幼儿自行商量、解决。四、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总目标:(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