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ID:42807406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1

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第1页
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第2页
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第3页
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26课《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课题:《小石潭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教材分析《小石潭记》又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柳宗元在被贬于永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诗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堪称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单元要求及本文特点,目标设计如下:1、能

2、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条学习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深刻领会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和能力目标:作者简况的了解与识记,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

3、自身情操。教学过程导入:师:这段时间,央视一台正在热播中国诗词大会,借此机会考考大家。根据图画说出这首诗的题目。师:作者是谁?能不能一起背诵这首诗?生:齐背诗文。师:作者写这首诗仅仅是为大家模山范水吗?你认为哪两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心情?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认为我们应先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生:孤、独。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作者借独钓寒江雪的的老翁,抒发了贬居生活的孤苦抑郁之情。今天让我们随着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步伐,一块走进小石潭,看看小石潭又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出示课件并提问)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

4、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小石潭记》是他被贬永州时所做的游记之一。生:回答并背诵。师:检查课文的朗读,一生一段。生:交流听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正读音、明节奏师: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并能感知文章内容,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拿起笔来,轻声跟读。师:请同学们再次自由的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文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找出不会的字、词、句与同学交流讨论。生:相互交流,疏通文意。师:(学生讨论结束后)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理解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生:解释文意(其它学生补充)。师:同学们对文意理解得非常

5、好,你能否用自己的方式给同学们分析一下你所喜欢的句子?结合文意,大胆想象,用自己的方式给同学们分析一下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学生思考、讨论)师:哪个同学愿最先表达自己的见解呢?生:“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一句,可理解为:石头的底,石头的边,石头的岛屿,石头的岸,一个天然的石头盆景呈现在眼前。生:我认为“日光下彻”中“彻”用的好,仿佛让我们感到阳光直接照射在潭底,潭中没有任何东西一样。从而更好地表现出小石潭水之清澈。师:在描写方法上这属于哪一种呢?生:侧面描写。师:非常好!这三名同学的思考很具独创性。

6、哪位同学还想再试一试?生:我认为“影布石上”看起来是写鱼影,但实际上仍在表现潭水之清。正因为水清小鱼的影子才能极其清楚的“布”在石上。生:“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表现了小石潭地处偏僻之地,与前面“伐竹取道”相互应。又能看出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极其幽静,幽静的能让人产生寒意。又与下文“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相联系。师:既然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很深刻。那么老师有一个不理解的问题,你能否帮老师解决一下吗?作者描写了那么美的景色,开头也说“心乐之”而为什么结尾处却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学生分小组讨论)生

7、:景色虽美,但此地过于荒凉。生:我却认为:景色虽美,但作者遭贬,心情抑郁。其它学生补充。师:小石潭的环境与柳宗元的境遇有什么联系吗?出示作者的写作背景。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小潭幽深秀丽,因身处僻壤,遭到人们的遗忘、冷落。作者满腹经纶,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环境的幽凄冷寂与作者内心的孤凄冷寂相契合,以致凄神寒骨,不得不离开。师:诗显精神,刘禹锡在被贬谪二十三年后,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自己乐观的精神;苏轼游宦五年,丧妻别子,中秋月夜却吟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现出旷达的胸怀。柳宗元呢?他又是怎么做的?师

8、:出示课件。生:了解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为及文学成就。师: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画景物细腻、逼真,画廊式的展现了湘桂之交的山水胜景,全篇充满诗情画意,是历来为人们所传咏的散文名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