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重点

ID:42821984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重点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重点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重点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重点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期末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重点与难点: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本章的重点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理论基础和自然科学条件的分析,把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2、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本章的难点,这部分也是本章的精华。3、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的发展;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要把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点的关系加以阐述,强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马克

2、思主义在中国现时代的发展,同时阐释“中国梦”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问题与思考: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4、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5、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何仍颇受重视?我们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重点与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从哲学史的发展角度阐述物质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着重说明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的科学性。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3、观,必须详尽地论述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标志着人对世界的实际把握,其基本特征就是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同时着重尝试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基本原理,说明主体与客体。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等概念的区分与关系。3、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的根本规律。问题与思考:1、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2、如何理解实践的本质和作用?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4、如何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5、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

4、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要求?6、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8、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方针的正确性。9、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掌握这一规律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指导意义?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点与难点:1、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引导社会前进的推动力量2、试论述马克思主义能动的反映论,并以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观点说明解放思想、实事

5、求是、与时俱进的关系。3、理解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问题与思考: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2、如何理解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应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3、如何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4、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的错误何在?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掌握这一标准有何现实意义?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重点与难点:1、社会形态的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在这一部分,重点揭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

6、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2、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规律,着重阐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部分,介绍十六大报告和“讲话”中对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的阐述,中国共产党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以及在当代中国如何发展先进生产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7、,建立小康社会的思想,说明中国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社会水平,推动社会的发展。3、科学技术在当代的作用。重点揭示科学技术及其革命是社会发展的伟大杠杆,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全球问题”表明科学技术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详尽论述“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哲学根据和意义。4、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着重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来认识历史创造者问题,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要科学地阐明个人尤其是杰出人物

8、在历史中的作用。在这一部分,介绍“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论述与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三个“一致性”思想和“执政为民”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观点,不仅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问题与思考: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其关系是怎样的?2、如何理解国体和政体及其关系?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有那些表现?4、怎样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形式?5、如何理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