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案 (2)

《石壕吏》教案 (2)

ID:42827129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22

《石壕吏》教案 (2)_第1页
《石壕吏》教案 (2)_第2页
《石壕吏》教案 (2)_第3页
《石壕吏》教案 (2)_第4页
《石壕吏》教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壕吏》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文题目:《石壕吏》课程设计参评学科语文作者姓名:    赵少华 性别:  女  职称(职务): 中教二级        工作单位: 高新第三中学联系电话:  13991137951    邮政编码: 710075    《石壕吏》课程设计西安高新第三中学赵少华教材简析:《石壕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杜甫诗三首》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而《石壕吏》也是“三吏”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诗。其语言凝练、质朴,内容集中,构思巧妙。通过记述作者对差吏趁夜间捉人服役,连老妇也不放过这一事情的见闻,表现了诗人的矛盾思想:既对“安史之乱”

2、中百姓遭受的苦难深深同情,又希望唐王朝尽快平叛。全诗运用了巧妙的构思和精炼的语言,以老妇的致词为主,通篇叙事,虽未置一句抒情、议论,但爱憎十分强烈,倾向也很鲜明。《石壕吏》流转最广的原因就是因其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这里我加入了自己的探究:气氛渲染。从诗的题目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对老妇则用明写。吏的蛮悍横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全诗仅用120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在惊人的广度和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精炼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这首诗里,诗人的感情非常复杂,既对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又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

3、难的精神,希望唐王朝尽快平叛.所以面对此情此景,他能说些什么呢?只有沉默、沉重······《教参》P211上明确的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了老妇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牢牢把握这个思想进行教学。从问题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体会情感,学生自我归纳艺术特点。从题目的设置,和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尤其作者矛盾的思想情感。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找出能烘托背景的诗句;其次,让学生自己分析为

4、什么老妇的话是官吏步步逼出来的,体会作者情感;再次,体会作者为什么明写老妇,暗写官吏,体会作者矛盾的思想情感;最后,学生补全对话,加深理解课文。要点提示:杜甫生平介绍理解作品现实主义的风格人物形象分析两幅画面对比,体会情感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课程设计:课题《石壕吏》教学课时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杜甫及《石壕吏》的背景;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的语言。过程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调动学生积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感受作者对官吏的憎恨和处在水深火热中人民的同情,以及诗人矛盾的思想情感。重点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

5、者矛盾的思想情感、。难点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与精炼的语言。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型新授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过程学法指导及教学活动一、画面导入,激发兴趣1、谈谈你所认识的杜甫。2、讲解杜甫经历示意图。杜甫出生在河南洛阳巩县,青年时代的他正处于盛唐时期,也就是25岁之前,他过着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34岁入长安,开始他长达10年之久的出仕入朝为官的执着追求,这十年奔波于长安和洛阳之间,是艰难困苦的十年。43岁从长安回奉先探亲,安史之乱爆发,避富县,后奔行在,被叛军俘虏,押回长安。后脱贼,奔凤翔行在,8月回富县省家,冬,返京。758年冬回东京探亲。就在这时,安史之乱形式大変,唐军郭子仪等退败

6、到河阳,杜甫被迫离开东京,经新安、石壕、潼关回到华洲。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这时他写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之一。759年弃官,度陇入蜀。此后,杜甫一生将个人的不幸与普天下黎民百姓的苦难融为一起,他所写的,所想的,所记的都是老百姓的心声。所以郭沫若曾称“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二、引导学生,深入意境,体会感知,走进故事1、师配乐朗读《石壕吏》,学生注意节奏、语调、停顿、体会情感。(悲愤沉郁)2、请一位学生带感情朗读,生评价。3、全班同学齐读。4、师强调重点文言词语与句子。通过回顾杜甫生平,引导学生,激发学

7、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配乐声情并茂的朗诵,目的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创设情景,铺设桥梁。5、全班再次齐读。6、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分别是什么?补充背景资料:安史之乱中,陈陶之战,四万唐军,一日内为国捐躯;潼关战役,二十万唐军全军覆灭;邺城战役失利,郭子仪、李光弼等所率唐军战马万匹只剩下三千,甲杖十万,几乎全部丧尽;战乱所经之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一片荒芜·····他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种种社会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