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好嘴杨巴

俗世奇人-好嘴杨巴

ID:42843418

大小:56.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2

俗世奇人-好嘴杨巴_第1页
俗世奇人-好嘴杨巴_第2页
俗世奇人-好嘴杨巴_第3页
俗世奇人-好嘴杨巴_第4页
俗世奇人-好嘴杨巴_第5页
资源描述:

《俗世奇人-好嘴杨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好嘴杨巴》分层教学公开课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7年5月31日【授课教师】张雪蕊【授课班级】初二(8)班【听课教师】孙学瑞、杨志华、刘丽【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探讨文章主要人物巴的说话艺术。 (A层生)2、活学活练,学会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一个人。(B层生) 3、学会圈点批注的方法,了解作者一句对话刻画人物的“好嘴”。 (C层生)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知、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感知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品味特色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底层人物的生存智慧,由衷赞美俗世奇人的旷世绝活。【教学重难点】分析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探讨主要人物的说话

2、艺术。【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发、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准备】课件、朗读视频、绝活表演视频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凭你的理解,你认为什么样的嘴才称得上是好嘴呢?但文中杨巴只说了一句话,怎么就称得上好嘴呢?”导入新课。 一、检查预习(带动C层生完成基础掌握,促进A、B层生活学活用。)1、了解作者 2、给下列生字词注音:小撮 啪 黏软 吓懵 硌牙 擀面 秫米 看风使舵 孤陋寡闻 三、整体感知——讲述“好”(引导C层生先交流,A、B层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教师评价并予以完善。)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向我们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刻画了好嘴杨

3、巴和杨七这两个人,人物性格鲜明,请说说两人各奇在什么地方?(此处可板书:杨七——手艺高杨巴——口才好)四、细处研读——探究“好”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A、B层生积极动脑,发散思维,带动C层生学习探究,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交流适时评价。)1、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杨巴的精彩语句,请按照“这是(   )描写,我从(  )词中,可以看出杨巴(   )的性格”的句式作圈点批注,老师出示知识链接。 重点分析杨巴的说的那句话,预设:(1)杨巴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又是怎样说的?逆向思维:老师如果这样说好不好:中堂大人息怒,这是碎芝麻粒,不是脏土。 (2)找出

4、中堂大人发怒的语句品一品 (3)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杨巴说了一句话,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这句话到底好在哪呢?尤其那个词用的好?明确:从起因看—善于揣摩对方心里;从经过上看—抢占说话先机;从结果上看—巧妙解除危机,获得高官嘉奖;(即说话的难度、内容、效果都突出杨巴之“好嘴”)。危难之间显身手。看来说话不在于多,而在敏捷、巧妙、适时。 2、从我们的分析中,你认为杨巴是个怎样的人? 3、为什么写杨七?除了他,文中还有陪衬人物吗?找出有关语句进行圈点批注。(从他人的角度看:故事开端,并不写杨巴,而是从夸赞杨七的高超技艺开始,在第五段用“但是”一转,我们就明白了写杨七是为了衬托杨巴的)(此处可板书

5、:杨七——手艺高——侧面烘托杨巴——口才好——正面描写)五、深入理解——评价“好”:(教师可安排各个学习小组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后,分别指名A、B、C各层次的学生代表全班分享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及时评价并予以引导完善。)1、品主旨:作者在文中说:“手艺再高,东西再好,拿到生意场上必得靠人吹。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杨七反倒渐渐埋没,无人知晓。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因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杨巴的这张巧嘴是与生俱来的吗?你怎样看待杨巴的这张“好嘴”?来看一则小资料:旧天津卫的码头社会,竞争与机遇并存,在这个地面上混的人

6、物,全凭能耐说话,“硬碰硬”。有能耐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教师小结:像杨巴这种社会的低层人员,在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这种生存压力,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智慧。 但杨巴的回答又是多么无奈:明明是李中堂的错,却要抢着加在自己身上;明明自己无错,却要抢着求恕罪。这种机灵是生存空间遭到挤压之后的人格扭曲,是面对生存困境时的顺时应变,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 2、作为俗世一员,我们能从奇人杨巴身上得到一些怎样的启示? 3、品语言:《好嘴杨巴》向我们讲述了两位天津市井奇人杨七和杨巴的故事。由慢条斯理,发展到骤然紧张,最后

7、是轻松诙谐——本文情节跌宕起伏,再加上“津”味十足的语言,深受读者喜爱。杨巴说话之前,众官员“吓懵了”“一个比一个糊涂”,而杨巴“立时猜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就来了”;杨巴说话之后,李中堂觉得他“机敏过人”“心生欢喜”,在场所有人“摸不着头脑”,而杨巴“心里头却一清二楚全明白”。作者有意把杨巴放在千钧一发的风头浪尖上去表现,的确收到了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效果。六、拓展延伸——想象“好”1、想象一段故事:杨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